财务经理工作手册: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录入时间:2001-08-13
【中华财税网北京08/13/2001信息】 一、近年来,现金管理日益重要。这是因
为短期投资利率水平较高,提高了持有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因此,财务负责人发展
和改进了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技术,以试图使可得到的资金最优化,减少外部筹资的利
息成本。
与现金管理职能紧密相联的是有价证券的管理,具有高度流动性,接近于现金资
产的证券可用于支持现金账户。
计算机化已增加了所用技术的复杂性。除了采用大规模计算机系统外,财务负责
人通过使用个人计算机,具备了连续不断地了解金融市场的信息和企业内部发展状况
信息的能力。
二、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现金和以有价证券形式的支持现金的基本动机主要有四
方面:①交易动机;②预防动机;③满足将来的需要;④补偿性余额需要。
企业持有现金和有价证券主要是出于交易的目的。出于预防目的和满足将来需要
的其它现金和有价证券持有量从概念上讲表示一种安全储备。关于预防动机,安全储
备持有量主要和现金流入以及现金流出不能准确地预测这一事实相联系。为将来需要
持有的现金表示了另外一种安全储备动机,这样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临时不利的状况不
会耽误别的有利正数净现值投资机会或增加其成本。
因此,关于持有现金和有价证券的决策需要仔细地分析以得到最优的持有量。现
金和有价证券持有量的不足可能破坏企业的正常经营,安全储备不足可能引起资金不
足以应付紧急情况或者抓住有利机会的尴尬场面。但是,现金持有不足的危险并不可
能通过持有多余的现金和有价证券量得到解决。过于保守也有缺点,尽管他们也许不
同于那些过分积极的企业所存在的缺点。如果现金和有价证券量持有不足或者过多,
那么财务管理的这一领域就未按最优样式管理。因此,在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中涉及
很多的重要功能:①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有效设计和管理;②现金和有价证券持有量应
该接近于最优水平;③现金和有价证券应当以适当的证券形式在组织机构中存放。
三、浮存起因于支付过程中的时滞(邮寄、处理和银行交误耽搁)。浮存对作为买
主的企业是有利的,而对作为卖方的企业是不利的。一个高效的现金收款制度将集中
于用分散的收款和锁箱系统来减少负的邮政浮存。锁箱的应用是通过在支票记录于企
业的会计系统上之前经银行票据处理过程开始支票交换,从而减少处理票据时间。
集中银行系统力求通过当地存款银行、地区集中银行和中心银行这几个层次来高
效地调动资金,从而加快现金收款过程。当地存款银行被用作当地机构收款的渠道。
集中银行,通常处理锁箱的安排问题,把资金输送到主要的开支账户上。选择集中银
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们与顾客和联邦储备系统支票交换机构的位置以及它们进入银
行有线系统,以方便资金向企业的中心银行转移。在中心银行内,可以对单一的现金
储备实现较有力的控制。
财务负责人具有一套机制可以选择快速转移资金以及权衡速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成本比较的传统模型是通过比较在中心银行赚取的额外利息值和较快机制的增量成本,
在转移的盈亏平衡头寸下建立起来的(高于盈亏平衡的头寸,将编好较快的、成本较
高的方法)。这种方法遭到批评,因为它没有考虑资金任何别的价值,而只考虑如果
不将它们转移到中心银行而放弃的利息。例如,留存在集中银行的现金余额可以赚取
服务信贷,减少企业使用银行服务的成本。时间考虑进一步使转移机制的成本--收益
分析复杂化,反映这些考虑的系统模型正在发展中。
关于现金支付,可以使用几个方法来延长付款期限。但是,银行力求冲销来自浮
存的收益;他们试图通过收取服务费使企业直接负担浮存成本。
四、我们已介绍过可用于减少现金余额需求的许多种方法。但是,在运用这些方
法时,并不是不花代价的。企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才使其现金营运效率更高?作为一
般的法则,只要其边际收益超过其边际成本,企业就应该发生这笔赞用。
很明显有较大现金余额的较大企业更能负担得起雇用必要的人员来对其现金状况
进行严格的控制。现金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一项要素,其中明显地存在规模经济。总而
言之,仔细的现金管理之价值依赖于投资在现金上的资金成本,它反过来又依赖于现
行的利率。
五、企业有时报告在其流动资产中有数量可观的短期有价证券,例如国库券或者
银行存单等。为什么要持有有价证券?有两个基本理由--需要现金的替代物和需要临
时的投资。
企业的流动性政策随着个别的环境和需要而变动。在选择企业有价证券组合时,
财务负责人必须考虑财务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流动性或者可售性、税收和
相关的收益。最适合于财务负责人目标的证券是短期美国政府证券,再加上那些非常
有实力的国内、国外银行和企业的证券。但是,由于通货膨胀使闲置现金的购买力大
幅度贬值,所以通货膨胀效应会导致企业积极努力去寻找在一定风险水平上的最高收
益机会。
六、已经开发了几种数学模型来帮助确定最优现金余额。早期由鲍莫尔(Baumol)
建立的模型实质上是把基本的存货模型应用于现金管理;在这个模型中,假定企业从
总体上看在增长,是现金的净使用者。有价证券表示外部筹资间断时的缓冲存货。它
随着周期姓的需求而下降。定单成本由在组合投资证券和现金帐户间作出转移的文书
和交易成本来表示。持有成本为持有现金余额所放弃的利息。假定支出平稳地发生,
现金的补充在周期性的间隔内一次发生,那么现金转移的最优规模如下计算:
C*=(2bT/i)开方
式中 C*=现金转移的最优规模;
T=涉及时期内现金使用总量;
b=买卖有价证券的交易成本;
i=有价证券的适用利率。
刚才描述的这种现金管理模型要求企业当现金余额达到事先确定的水平后,把有
价证券组合转化为企业的需求存款账户(现金)。这需要企业尽估计出其连续的现金
余额水平。
在实际中,因为现金波动是随机的,所以我们只能对其订立一个控制极限,当企
业的现金余额在上下限之间变动时,表明企业现金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无须进行调
整。当现金余额超出上限时,表明企业的现金余额太多,超出实际需要的水平,要将
多出的现金转化为流动性证券;当现金余额低于下限时,表明企业的现金余额太少,
需要出售一些流动性证券来进行融资。在两种情况下,企业的现金余额都将被调整到
目标现金余额的上下限之内。如图12-1米--奥模型现金波动(略)所示。
上下极限的设定,部分地取决于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融资成本以及现金的波动
程度。事实上,我们是想用最低资金成本满足对现金的需求,公式表示如下:
E(c)=bE(N)/T+iE(M)
其中 E(c)--期望成本; T--计划期日数;
b--买卖有价证券的交易成本; E(N)--融资次数;
i--有价证券的适用利率; E(M)--预期平均
现金余额。
上述公式的经济意义与鲍莫尔模型类似,只是引入了数学期望值。但是,求出公
式的最小值需要运用控制论的方法,推论过程十分复杂冗长,米一奥模型对此给出了
一个简单的结论。假定H为上限,O为下限(现金余额下限的确定以现金获得能力为依
据,这里主要是为了简化分析),当现金余额达到H时,用(H-Z)现金作短期投资,使
现金余额为Z,当现金余额为0时,出售Z的短期投资,使现金余额为Z。
H和z的最优解取决于融资成本,机会成本和现金波动程度,在现金余额增加的概
率P=0.5以及现金余额减少的概率q=0.5时,米一奥模型所建议的最优解为:
Z*(恢复点)=3(3bσ的平方/4i)开方+L
公式中,b是买卖有价证券的交易成本, σ的平方是日净现金流量方差,i为有
价证券的适用利率,L为控制下限。
上限H*=3Z*-2L,平均现金余额=(H+Z+L)/3=(4Z-L)/3
财务负责人在利用米一奥模型展开现金管理时,首先要确定现金余额的控制低限,
这可以联系最低安全边际制定,然后要估计日现金流量的标准差,确定利率水平,估
计买卖有价证券的每次固定交易成本。这四种因素的确定,即可计算出相应的现金余
额高限点及恢复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