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存货水平高低对期间损益的影响

录入时间:2001-07-25

  【中华财税网北京07/25/2001信息】 一、数据实例 假定ABC公司生产甲产品的成本资料为: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分别 为3元、1元,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总额为24000元。单位产品市场售价为10元。该 企业最近3年的产销情况如下表示: 摘要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初存货量(件) 0 0 2000 当年生产量(件) 6000 8000 4000 当年销售量(件) 6000 6000 6000 期末存货量(件) 0 2000 0 该企业最近3年的税前利润可分别计算如下: 第一年:6000×10一6000×0+1+24000/60000=12000(元) 第二年:6000×10-6000×(3+1+24000/8000)=18000(元) 第三年:6000×10-2000×(3+1+24000/8000)-4000×(3+1+24000/4000)=6000(元) 评注:实例中产品每年的销量相同,销售单价和成本水平均无变动,变动的只是 各年产量水平,但各年计算得出的税前利润就有很大差别。对比第二年与第三年的税 前利润结果,第二年的利润是第三年利润的30%,形成这一巨大差异的原因无他,只是 两年产量水平的不同,第二年较之第三年具有更高水平的产量,这样一来,会促使企 业片面追求高产量、高产值,盲目生产社会不需要的产品,这是为市场经济所不容的。 事实上,ABC公司第二年呈报的利润有着“虚增”成分。 ABC公司近3年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0物、30%和10%。但直观也可以告诉我们,外 部的市场环境及内部的生产状况并无变化,产品盈利能力也没有变化。事实上,第二 年的经营状况是三年中最差的年份,存货的库存增高,造成更多资金沉淀于存货上, 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而“虚增”的利润将造成实实在在的所得税流出,而第三年 的经营状况却是三年中最好的年份,沉淀于期初存货上的资金得以回收,加快了资金 的周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 通过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如果存货的库存在增加,可以断定,其呈 报的利润有 “虚增”成分。这也提醒我们,上市公司公布的每股收益指标,可能以增 加库存为代价来加以修饰,报表阅读者应该对此多加注意。 二、改进的办法 在管理会计中,假定产量在一定范围内,折旧费用并不随产量增减变化,而保持 其相对稳定,那么,我们可以更有理由视折旧费用为期间费用,让折旧费用直接从当 期收入中扣除,不递延于下期,本期也不承担上期的折旧费用,这符合经济学原理揭 示ABC利润与销量的相关性。 如果视折旧费用为期间费用,则损益表中的利润可转换为:损益表中的利润+期初 存货所含折旧费用-期末存货中所含折旧费用。这一转换公式提供的利润信息将更为真 实,更利于决策,也更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要求。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