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应对有策──参加会计中级职称考试有感

录入时间:2001-06-01

  【中华财税网北京06/01/2001信息】 纵观近年来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可以 发现两个变化趋势:一是题量越来越大,如在《财务管理》试卷中,1999年只有4道 计算分析题而2000年则陡增到6道;二是题型越来越活,如在《经济法》试卷中, 1999年的简答题是单纯的概念题,所考核的只是考生的记忆力,而2000年的简答题是 概念分析题,主要考核的是考生对概念的理解力。这两个变化趋势使得通过中级会计 职称考试变得越来越难,为此,考生如想顺利过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下手要早   新教材大约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才能到考生手里,如果等到那时才开始复习会感 到时间非常紧张。在内容上新教材与上一年的教材一般没有太大变化,有时甚至完全 相同,在新教材发下来之前仔细阅读一遍上一年的教材对提高您的成绩会大有帮助。   二、合理安排时间   经验表明,在复习时平均分配时间是不合理的,比较合理的时间分配比例应该是 《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2:1:1。原因是《实务》的内容即多又杂且难 点很多,有些内容需反复阅读才能读懂,而《财务管理》的内容条理性和逻辑性均很 强,很容易读懂,《经济法》的内容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只需强化记忆。   三、合理安排复习顺序   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复习顺序应该是《财务管理》、《实务》、《经济法》, 这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财务管理》的理解性最强,《经济法》的记忆性最强, 而《实务》介于二者之间。   四、复习时要抓住重点   在复习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做到重点内容重点对待。通过对近年的试题 进行分析可知,《实务》的重点内容包括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 债、收入和利润、会计报表。债务重组和合并会计报表;《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包 括财务管理总论、企业筹资方式、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项目投资、营运资金和财务 分析;《经济法》的重点内容包括公司法律制度。内资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 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和所得税法律制度。   五、重视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   阅读新教材之前,首先与上一年的教材在章节名称上做一下对比,在阅读新教材 时注意经常在内容上与上一年度的教材对比,对于发现的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一定要 给予足够的重视。经验表明,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是必考的。   六、对于教材中的例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历年考试的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都是由教材中的例题演化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 您想顺利通过考试,必须熟练掌握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   七、选择一本或几本编写质量较高的复习资料   有些复习资料的编写质量非常低劣,严格地说根本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拼凑成的, 编写者对新教材的内容一无所知,答案错误百出。因此,在选购复习资料时一定要擦 亮眼睛。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应具备以下最起码的条件:(一)在封面显要位置上标有 编者姓名,没有编者姓名的复习资料类似于没有商标的商品;(二)印刷数量在3万 册以上,全国每年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数在30万左右,因此,如果某复习资料 的印刷数量在3万册以下则足以说明它的编写质量;(三)有良好的口碑。   八、正确处理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考试考的是教材、复习资料只能起到巩固教材的作用,但不可能包括教材中的所 有内容。为此,在复习时应先仔细阅读一遍教材,然后再看复习资料,如果时间允许, 考前最好再阅读一遍教材。   九、做题不要只图数量   正确的做题原则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把一道题 彻底弄懂之前不要去做下一道题,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十、注意明细科目   在今年的《实务》试卷中,有些题目要求做分录时写出所有的明细科目,这就要 求考生在平时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十一、注意案例分析   在去年的《经济法》试卷中,案例分析题只占10分,而在今年的《经济法》试卷 中,案例分析题则增加到20分。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案例分析题,对每一 道题的答案都应做到充分理解并掌握。   十二、参加辅导班   参加辅导班会给您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但由于现在社会上辅导班较多,有些辅 导班的辅导质量较差,所以,在选择辅导班时一定要慎重。   十三、不要不相信模拟试卷 有些模拟试卷的模拟化程度很低,只有模拟测试平均成绩在80分左右,才有可能 顺利通过考试。   十四、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增加营养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才能有高的学习效率。   十五、考前注意休息   如果考前休息不好,身体极度疲劳,则临场发挥能力会大打折扣。相反,如果考 前休息得很好,则在考场上会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