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问答:如何理解准则中会计估计的涵义?
录入时间:2001-05-31
【中华财税网北京05/31/2001信息】 本准则第三条中指出:"会计估计,指企
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所处
的社会经济环境极为复杂,会计核算面对的是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在这种情况
下,会计人员有必要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经济环境作出判断。尽管会计核算力求准确,
但因为某些交易或事项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得对这些交易或事项进行估计成为必要。
企业为了定期、及时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人为地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划分
为各个阶段,如月份、季度、年度,并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进行定期确认和计量。在此过程中,当记入的交易或事项涉及未来事项不确定
性时,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依据最近可利用的有用信息进行估计。未来事项的影响或
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会计估计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只能合理的进行估计。一般而
言,常见的需要进行估计的项目有:(1)坏帐。由于当期期末应收帐款不能收回的
数额或比例不能准确判定,因而只能根据历史资料并结合对方当前经济状况来估计可
能会发生坏帐的数额,并进一步确定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2)存货遭受毁损、全
部或部分陈旧过时。存货在何时遭受毁损、存货的陈旧与过时需要人为的确定其程度,
还无法准确的计量,只能对其毁损和过时价值进行估计。(3)固定资产的耐用年
限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价值随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中或构成费
用,其损耗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无法准确计量,只能根据以
往经验予以估计。在固定资产报废时其净残值才能准确判定,目前是无法准确判定的,
也只能估计入帐。(4)无形资产的受益期。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
权、商誉等,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无形资产(如商誉)
只是在某个特定的企业存在并发挥作用,有些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难以确定,随着市场
竞争、新技术发明而被替代。(5)递延资产的分摊期间。同无形资产的受益期一样,
递延资产的分摊期间也是无法准确判定的,因而也只能是根据经验进行估计。
(6)或有损失。会计核算中有些事项的最终结果依赖于未来事项加以证实,其结果
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只有在未来发生某个事件时,才能最后证实企业的损失或收益已
经产生,如商品的售后服务、待决诉论、可能发生追索的已贴现票据等,当前无法确
定其结果,所以只能进行估计。(7)收入确认中的估计。收入的确认有时也需估计,
如建造合同中的收入,在工程尚未完工前工程的决策价是不能确知的,而受会计分
期的限定又必须确认当期收入,所以只能根据可靠资料或其它可以参照的标志尽可能
合理估计当期的收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