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问答:如何理解准则中会计政策的涵义?
录入时间:2001-05-31
【中华财税网北京05/31/2001信息】 本准则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指企业在会
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定义中具体原则
是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
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
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具体原则和具
体会计处理方法,也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举例说明,《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八条要求"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企业在具体运用谨慎原则时,如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情况下,
是按全部存货的总额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准备,还是按类别或单项逐一比较,可由企业
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一经确定,一般不能变更。
由于会计政策在具体使用中可有不同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选择最适当的会
计政策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政策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1)慎重。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由于有很多交易或事项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
性,相比而言有的备选方案倾向于保守稳健,企业应本着谨慎的原则审慎对待,尽量
避免选用高估收益和资产、低估成本费用和负债的方法,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
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
失和费用。
(2)实质重于形式。交易和其它事项不应按照其法定或外在形式进行会计处理,
而是应按实质和财务事实进行核算和反映。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其法定产
权并未随实物一同转移,但由于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在实质上已经转移,企业对其不拥
有所有权而能够实际控制,因而应当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视同自有资产计提
折旧,并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3)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
息的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
中重点说明;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
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手续,采用简便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合并反映。如存货成本
计价政策的选择,对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采用个别
计价法,而对于数量多、价值较低的存货则可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4)统一性。会计政策应相互协调一致,构成统一有序的会计政策整体。有些
经济事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如产权投资会计政策就必须与合并政策相一致;
有些会计政策在企业集团中应协商解决,保持内在联系的统一性,否则合并报表时就
要调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