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案例点评:美菱的全员目标成本管理(一)
录入时间:2001-01-08
【中华财税网北京01/08/2001信息】 一、案例简介
竞争,将整个冰箱业带入"微利"时代。1994年以前,冰箱业平均利润率在10%以
上,企业年产10万台就赚钱。现在平均利润率则不足4%。市场险恶,美菱集团如继
续称雄业内,除了实现"成本最小化"外别无选择。"全员目标成本管理"便应运而生,
其核心就是把个人岗位目标与公司目标结合起来,能用价值衡量的用价值衡量,做到
"人人参与成本,个个追求效益,推行内部核算,实现成本目标"。它包含组织、目标、
运作和考核四大体系。
目标体系:以历史资料为主,考虑实际需要,分八个部类分别设置。1、设计部
门,对设计费量化测算,给出标准,并突出设计对象的经济性,强化价值工程意识。
2.生产制造,对50多个产品逐个逐生产线进行材料费、人工费、水电气、车间制造
费测定,并分解至每个车间每个人,建立日控卡。每个人必须逐日填写当日领用的各
种型号材料数、使用数、结存数,若有工废、料废也必须详细注明。3、销售,将全
部费用分列为44项,逐项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确定出控制标准。4.质量,将质量
与成本相结合,降低百台缺陷率标准,控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损失,明确提高质量就
是节约。5、管理,公司对每项管理费下达指标,归口管理,各部门再分解,不同人
承担不同责任。具体形式是"发购粮本",使每笔开支都有记录,都有控制线。6.资
金,控制点在提高资金运行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上,并把仓库划归财务处管理,将财和
物结合的意识。同时,将资金控制指标并行分解到原料库、成品库、车间在制品上,
使之处于优化状态,减少闲置。7.服务,就是售后服务也要赚钱。公司下达给售后
服务部门10多项指标,旨在把钱用好,形成节余。节约就是赚钱。8、采购,细化价
格、质量测算标准,促使他们与协作厂充分"协作",引导协作厂降低生产成本,从而
最终降低美菱的采购成本。
组织体系:公司集中15名会计,成立结算中心,负责对各部门、分厂的费用、成
本进行核算,同时,在生产、科研、销售等部门成立"成本责任中心",即二级核算中
心,在部门内实行考核,这样层层分解至班组,使涉及到成本的每件事、每个环节都
有指标、有人管、有人承担责任。
运作体系:在会计准则之外,建立核算准则,确定了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路
径。公司一级由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其建立与维护。"
考核体系:在测定的成本目标基础上实行盈亏责任制。在每个工位上,比照考核
标准,每节余一块胶泥、一段封条、一张纸,提高一个产品等级就是多盈一份利,反
之,每超出指标一分钱就意味着自己的收入相应减少;在部门之间,责、权、利关系
数字化、价值化,关系由调拨转为买卖,销售公司下单子到生产部门,生产部门下单
子给供应部门,品种、数量、等级、进度都是明确的,一旦超出实际需要,造成闲置
积压,谁下的单子谁承担经济责任。同时,他们对公司下达的质量、盈利、市场目标
负责。
当然,目标成本管理法在美菱刚施行不久,很多成效一时尚难以体现,办法尚在
进一步完善之中,但大财务观念、成本意识在员工中已广泛树立是确信无疑的。在美
菱,打电话要自己掏钱买磁卡,不要奇怪,一位工人"随手"用了另一个工位上的材料,
被要求在日控卡上说个明白,不算"小气";设计员把蒸发器上本无用处的连接板去掉,
就可节约400万,不算大事。美菱要"美过三菱",何妨再多一些这种日本人式的精明?
(参见《经济参考报》199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