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案例点评:新兴铸管的预算管理机制(一)
录入时间:2001-01-08
【中华财税网北京01/08/2001信息】 一、案例简介
中国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为中国新兴铸管联合公司(以下简称新兴铸
管)。从1994年开始在企业内部推行预算管理,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在全国57家地方
钢铁骨干企业中,新兴铸管的规模居第29位,但是通过推行预算管理,其利润总额却
由1994年的第5位,上升到1995年的第4位,人均利润由1994年的第2位,上升到1995
年的第1位,至1998年6月,新兴铸管人均利润仍居第1位。
△推行企业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
新铸联的实践证明,企业预算管理内在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作保证:①摆正企业管理地位,更新企业管理观念。就摆正企业管理地位而言,必须
充分认识到企业决胜于市场,市场决胜在管理;认识到那种过分强调客观条件,把主
要精力放在向上要政策,而忽视企业内部管理的做法必将把企业引向衰败。同时,摆
正企业管理地位,还要重新明确计划性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纠正那种因改革旧
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否定企业有计划生产经营的必要性,避免推行企业预算管理与市场
经济不相适应。就更新企业管理观念而言,必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是
生产主体,又是经营主体;企业管理的内容已经从单一的基础管理发展为由基础管理、
经营管理和资本管理组成的多层次管理。因此,仅仅针对生产进行配套的人,财、物
的质量管理和数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管
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也就是企业必须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围绕效益进行管理。
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企业预算管理的本质特征,实现企业计划管理的
新飞跃。②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新铸联在推行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以军队企业扎
实的基础管理为起点,通过实行点检定修制的设备管理、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
现场定置的安全管理、四班三倒的用工管理等进一步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从各个
方面为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保证各项预算指标和企业整体利润目标的实现创造
条件,很好地解决了预算编制容易落实难的问题。此外,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包括建立健全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与生产销售信息相结合、原始信
息与加工信息相结合的财务信息系统,以及与企业预算管理相配套的财务分析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为预算的编制以及预算执行中的分析、修订,乃至决算的考核提供及
时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于充分发挥企业预算管理作用也至关重要。③配套的管理
制度体系。企业预算管理应该是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系统,它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管
理制度体系作为支撑,从而使得企业上下按照统一标准行事。新兴铸管结合公司实际
情况,制定和颁布了公司的《预算管理规则》,明确了预算的要求以及产品物资购销,
经费开支,非生产性开支,分厂拨改和大中修开支等权限,使之成为推行企业预算管
理的"宪法"。根据这个《预算管理规则》,各单位又制定了各自的《预算管理办法》,
具体指导各自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形成一套多层次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新兴铸管预算管理特点为:编制的企业预算,无论是总厂的年度预算,还是各级
责任预算,其主要的价值指标都是用货币计量的价值指标;这样增强了预算的可比性,
有利于各环节预算衔接,形成"全方位联系,全方位考核"的局面。
△企业预算管理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企业预算管理以销售为龙头,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企业预算
管理以销售为龙头"具有丰富的内涵,新铸联的体会是:首先,必须树立市场观念,
充分认识以销定产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由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是
预算管理区别于传统计划管理的关键所在。其次,以销定产必须落到实处。每年全厂
预算编制前,先由销售部门分析市场走势,制定销售预算,并根据销售预算为生产部
门制定主要产品产量预算,真正使生产与销售相衔接,相统一。第三,以销售为龙头,
制定销售预算时必须从全局出发,特别在销售价格的制定上要体现长远利益与眼前利
益相结合的原则,有必要拓宽销售渠道,占领市场的,在保本点范围以内应适当降低
价格,增强产品竞争力。第四,要使销售这个龙头活起来,还必须重视销售环节的资
金周转问题,在预算管理中把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提高到先进水平,并研究采取措施,
对这两个重要指标达到有效控制。
(2)企业预算管理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新铸联在多年
的实践中认识到,客观上每一个企业都有进一步省钱的潜力。因此他们在推行企业预
算管理时,始终把成本费用控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首先抓住生产一线的物料消
耗,把市场价格引入到成本费用预算中来,并将成本费用指标逐层分解到各车间、班
组。同时提高成本费用指标的考核力度,把其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数提高到20%,
使成本高低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做到人人肩上有压力。其次,突出了与成本
费用休戚相关的一些技术经济指标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地位,从而大大降低了单位制
造成本。此外企业预算管理在抓生产制造成本节约的同时,没有忽视对期间费用的管
理,大到各单位各项资金合理使用,小到各部门的电话费、办公费、招待费都一笔一
笔地进行科学测算,把资金费用指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科室和个人,使成本费用的控
制面扩展到全员。
(3)企业预算管理以资金平衡为准绳,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保证。资金
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企业资金顺畅地流转是财务管理的主要
内容。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企原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企业预算管理以资金平衡
为准绳的原则必须得以贯彻。①对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现金流出和流入,按照收
支两条线进行控制,每一项收支都要认真核实,纳入预算。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
过实行资金月计划,周调度的统一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周转中的问题,提高资
金周转速度。②在流动资金管理方面,围绕储备资金占用、采购资金占用、其他资金
占用、产销率、货款回收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等重要指标,编制资金预算,明确奋
斗目标,从增加现金回笼,减少资金占用两方面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③在企业
预算管理中,特别是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的原则,推崇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里的"入"一方面要从过去自有资金的狭义范围拓
宽到举债经营,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债务风险过大的
预算。④企业预算编制时,在资金供应上要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预算期内一些不可
预见费用的资金供应。总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预算管理的制定、修改都要
以资金平衡这根准绳来衡量,从而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新兴铸管预算管理的方法
(1)新兴铸管针对冶金行业生产不中断和产品品种不易转换的特点,提出"赶三、
超一,争上台阶"的具体要求,在确定目标利润和各个部门预算中的主要经济技术指
标时,以本企业的实际水平、历史最高水平和同行业先进水平为基数,进行综合测算,
使每一项指标都要求进入同行业的前三名,争取达到第一名,在此框架下再进行指标
之间的微调。开展军钢杯管理大奖赛,鼓励各单位都"赶三争一"。每季考核一次,半
年评比兑现一次。(2)新兴铸管全厂预算编制前先由销售部门分析市场走势,制定销
售预算,以销定产。推行预算管理时,始终把成本费用控制作为重点:首先抓生产一
线的物料消耗,将成本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到各车间班组,在预算指标分解时,贯彻指
标与措施同步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并建立了保证预算落实的三项制度,即
正常的追踪制度,正常的评价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新兴铸管"
量入为出",编制资金预算,实行日计划、周调度的统一管理,增加现金回笼,减少
资金占用。(3)预算指标合理的分解。预算管理的载体企业预算,其主体是一整套
以表格形式体现的预算指标,这些预算指标反映了特定预算主体(包括企业整体、企
业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各个员工)在预算期内的主要奋斗目标。如果说科学地编制预
算,是推行企业预算管理的开始,那么预算指标的合理分解,使不同预算主体之间的
奋斗目标保持一致和平衡,则是企业预算管理的具体深化和细化。新铸联按照单位之
间和员工之间两条线,将预算指标从上到下逐级分解,把所有预算指标落实到具体的
单位和个人,使各个单位、各个员工最终对于"办什么事、花什么钱,办到什么程度、
花多少钱,达到什么效果,谁负责,谁考核,考核谁"做到心中有数。(4)采取了保
证预算落实的三项措施。①实行内部专用支票制。为更好地控制资金,突出责任,在
企业内部设置内部专用支票,包括约期支票、机物料支票、修理费支票、部室费用支
票和大宗原材料支票等,由各项预算费用的负责人在开支时开出,在公司内部银行进
行结算,从而增强了预算费用负责人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从点滴入手,减少资金占用,
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②"年薪制"和"工分制"工资改革。本着责任、风
险、收益相一致的原则,在二级单位经营者中试行了"年薪制",半年考核兑现一次,
年终进行总兑现。同时,在两个分厂进行"工分制"工资改革试点,把当班考核、当日
考核与推行企业预算管理更紧密地结合起来。③开展军钢杯管理大奖赛,1995年开始
结合推行预算管理,从同行业中选出若干项先进技术经济指标,作为竞赛的主攻方向,
鼓励各单位都"赶三争一"。每个季度考核一次,半年单独评比兑现一次,极大地调动
了各个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预算指标的实现。
△先进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
(1)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最优化决策。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可以在满足约
束条件的前提下,选择最有利的实施方案,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2)运用
计算机管理手段保证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预算收集和处理的信息量大、
内容广泛,而且要求及时而准确,显然旧的手工信息处理和机械信息处理手段已经难
以适应这样的客观要求。只有引进计算机管理手段,才能从技术上减轻管理人员的工
作负担,保证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资料来源:《军队企业财会》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