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财务案例点评:金地公司的职工持股计划(二)

录入时间:2001-01-04

  【中华财税网北京01/04/2001信息】 二、案例点评 上市公司制成功地解决了部分大企业的融资和财务机制转换问题,使它们在市场 化进程中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对于那些难于全面推行公司制的、为数众多的中 小企业,却显得无能为力。广大的中小企业不符合上市条件,难以通过股票市场取得 融资,在这方面,金地集团的发展壮大模式,为困境中的国有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 的思路。 1、实行职工持股制度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方式 职工持股制度(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简称ESOPS)就是企业员工 通过投资购买、贷款购买或红利转化、无偿分配等方式拥有企业全部或部分股票,以 劳动者和所有者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是一种既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又能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性的新型企业财务组织方式。 (1)职工持股制度可以为企业带来相对低成本的大量融资,同时减小现金流量 压力。首先,职工持股制度能够为企业带来融资上的杠杆利益。依靠借款发展职工持 股的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贷款本息使用税前资金偿还。其实质就是用税前资金买下小部 分或大部分企业的所有权。其次,采用这种方法融资,出售股票的公司不必交纳出售 股票的税金,并且能继续保持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而对于购买企业股票的职工来说, 不必交纳股票买卖税金。这些都降低了企业融资的筹集费用。第三,职工持股制度可 以采用企业利润分配转职工股权的特殊形式形成,已实行职工持股制度企业的利润分 配还可以继续转增职工股份,这就增加了企业将本用于利润分配的资产转变为营运资 金的可能性,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压力。 (2)通过职工持股制度进行融资能够有效推进企业财务机制的转换。金地集团 在实行职工持股后,企业更易强化约束机制,并将约束手段由道德约束转向制度约束; 职工持股制度还带动了企业财务分配制度的改革,它通过员工持股经营,引入了一种 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即员工在领取正常工资的同时还分享企业股份的红利,这样,企 业员工的劳动与投资就成为利润分配的双重标准,形成一种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 合的新型利益制衡机制,从而使企业的激励机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使职工更关注 企业的长远发展。 可见,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职工持股制度不仅是一种产生或扩大资本的融 资工具,而且是一种财务机制的再造,企业员工持股后,承担了一定的投资风险,员 工与企业成为一个互相联结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职工对企业经营的关切 度,优化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并带动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分配、财务激励 等一系列财务机制的全面创新。 (3)采用职工持股融资,还能够缓解企业的社会保障压力,健全职工保障机制, 为国有企业卸下包袱、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创造条件。职工持有股份及这些股份所增 加的物质财富,只有在职工退出该企业时才能获得,因而职工持股实际是为持股职工 积累了一部分保障基金,用于职工的不时之需。这就改变了原来完全依靠企业"进行 福利性投入→福利性投资效益低下→福利性支出钢性增长→侵蚀企业正常发展资金" 的保障模式,同时该部分保障资金的投入还有效增加了企业的产出能力。 也就是说,职工持股制度并非为融资而融资,它通过企业融资机制的改革,带动 企业财务机制创新,牵动企业财务分配、激励机制的方方面面,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变 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经营机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方式。 2、实行职工持股制度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必然选择 我国国有企业以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和企业积累进行内部融资,由 于渠道单一,国有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当 前企业每想到融资机制创新,又很自然地与发行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融资手段联系 在一起,而这些融资渠道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使我国为数众多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小 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办股份合作企业等,被拒之于资本市场融资之外,他们以现 有的资产总额、资信状况根本不可能突破传统的资金来源渠道,而且从国家的宏观调 控角长,还必须对市场股票债券发行总额加以控制。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职工持股 制度是促使消费基金向生产基金转化的新通道,也是提高中小企业筹资能力、缓解资 金短缺的现实途径。 进行融资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将企业财务机制再造与灵活融资方式结合起来, 将企业推向市场,真正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党中央关于"抓大放小"的方针, 特别指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步伐,为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改 革指明了方向。而基于对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和特点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要让劳动者在 企业改制中处于主体地位,依靠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尤其是企业职工的力量,来重塑 企业改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财务投资主体。这就使既能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又能带动企 业财务经营机制再造的职工持股制度,成为其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种,并不可避 免地被提上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改制的议事日程。 3、职工持股制度融资的策略 从金地集团职工持股制度的推行可以看出,规范的运行、约束机制是职工持股制 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与其他实行职工持股的企业相比,金地集团在以下几个 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1)持股资金多渠道注入。金地在实践中采取35%由员工个人出资、35%由公 司划出专项资金借给员工、30%由工会从历年积累的公益金中划转的方式,既解决了 职工个人资金困难和可能出现积极性受挫的问题,又避免了全部由公司垫付资金,将 持股变成一种福利的倾向。 企业职工个人出资购买企业股份,是最直观的一种资金来源渠道。一般说来,全 部职工持股股票均由职工出资购买,因职工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容易产生职工出资 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企业职工收入偏低的情况下,有的职工确实拿不出 购股的资金;采用由企业为员工垫付资金的方式,又会使职工不承担应有的风险,产 生纯粹福利化分配的问题;向银行贷款或由企业向员工提供部分有偿信贷方式,则是 职工使用的一种有成本的资金,它是企业、职工和金融机构实现风险共担的一种资金 来源方式,采用这一途径使企业职工成为拥有资本的投资者,既解决了职工资金不足 的问题,又有效地提高了待股职工对企业的关切度,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金 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因而它是能够满足职工持股根本目标的一种资金来源方式。此外, 还可以考虑使用职工持股贷款、职工工资红利转入、职工累计应付福利费转入、股票 期权等方法,以满足资金充分注入的要求。也就是说,多种资金渠道结合使用的职工 持股制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委托职工持股委员会对股份进行集中管理的组织形式。由于持股的每个职 工的持股数量有限,股权分散,不可能人人都直接进入企业决策层,因此,金地集团 通过职工持股委员会对职工股进行集中管理。持股委员会由企业内部持股员工组成, 代表全体持股员工作为发起人参股集团,职工持股委员会是企业股东会的一个大股东, 它可以看作是企业职工内部股的日常管理机构,代表全体持股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从 而使企业内部的持股职工有机会选派自己的代表进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因而,职 工持股会是企业持股职工实现经济权利的载体。 (3)职工股的流通限制。推行内部职工股进行内部融资,注重职工与企业的长 期合作关系,保证持股员工与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目前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发行 的内部职工股,通常在持有较短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自由地在市场上流通,职工将其看 作一种一次性投资行为在市场上出售,根本实现不了职工与企业风险利益共担的初衷。 为防止职工持股制度发生类似现象,金地集团规定职工股在一定期间和条件下不转让、 不交易、不继承,以降低其职工股的流动性,避免职工投资行为短期化。 (4)推行管理者持股制,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者激励机制。由于管理者在企业 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职工持股计划的效率高低关键取决于管理者持股机制运作的成功 与否。推行管理者持股的目的是使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结成高相关度的利益共同体, 加强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心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关切度,使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规范化。 首先,在股份认购上管理者有最低持股额的限制,比如金地集团通过量化打分确定的 管理人员持股额就是一般职工平均持股的几倍,使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所承担的风险和 收益也同样数倍于一般员工。这一数量限制既保证了企业管理者拥有充分的表决权, 又激励管理者慎用表决权。其次,不同于一般的职工持股,金地集团规定管理者所持 股份在其任职期及离职后两年内不得转让。持股管理者在离开企业两年后,经职工持 股会离任审计,由企业回购,转由继任者购买,这就有效避免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可 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管理者处于企业最重要的岗位,他们倾注了大量的 专用性资产,并承受企业经营决策的风险,理应获取相应的报酬。因此,金地集团管 理者的收入构成中,奖励收入所占比重较大(比如按照管理者的目标利润完成情况进 行股权奖励等),以加强管理者与企业的利益风险共担机制。最后,从职工股金使用 上,保证职工权益的落实、投资收益的实现是推进内部职工股制度的物质前提。职工 持股会所筹集的资金进入企业后要发挥资金的总体优势,不搞零打碎敲,集中资金抓 好主业,不断提高整体效益,保障职工投资的回报。我认为职工股金要仅限于本企业 范围内的投资,不宜用于向本企业以外的企事业单位投资和购买股票,资金的投向主 要是企业的新建或技改项目,也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