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财务案例点评:五粮液变"大包袱"为"摇钱树"(一)

录入时间:2001-01-11

  【中华财税网北京01/11/2001信息】 一、案例简介 困扰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小社会"包袱,在"中国酒业大王"宜宾五粮液 酒厂却是另一番情景。这个一万多人的大型国有企业,没小学、中学;没有成龙配套 的生活服务设施,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运输公司、酒类研究所、宾馆等不但不需要企业 养活,而且每年还能赚回二三百万元,成了企业的"摇钱树"。 五粮液酒厂地处宜宾市江北郊区,占地四平方公里,全厂职工一万余人,要兴办 一个小社会不但有环境条件,还有经济实力。然而,厂长王国春是一位眼界开阔、具 有超前意识的现代企业家,他对我国"企业办社会"问题早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 1984年,他上任五粮液酒厂厂长后,有不少人提出建议,希望五粮液酒厂要像其 他大中型企业那样,办起像模像样的子弟学校、职工医院、职工食堂、车队、商场、 娱乐等等生活服务设施。 王国春却认为,职工的生活要关心,但绝不能统包统揽;生活服务设施要搞,但 绝不能搞大而全。企业的一切都要以生产经营和效益为中心。 五粮液酒厂没有兴办子弟校,只在职工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办了一所幼儿园, 也没有兴办大型的职工医院,只办了一个卫生所和九个方便职工的车间卫生室,全厂 没有统一兴办大型职工食堂,机关和各车间灵活多样地办起了多个自负盈亏的小食堂, 因企业职工居住分散和食品企业对环境卫生的高度要求,五粮液酒厂也没有兴办商场 和各种娱乐设施等等。 五粮液酒厂不但不办小社会,还将围绕生产经营而设立的车队、酒类研究所、宾 馆、技术咨询公司、服务公司等等全部推向市场,独立核算,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 前提下,面向社会经营,让"大包袱"变成"摇钱树"。 过去,车队属半承包性质,几乎是背靠大厂吃'大锅饭"。1993年,工厂把车队改 为"五粮液酒厂汽车运输公司",实行完全独立核算,在优先保证本厂运输任务的前提 下,面向社会经营。同时,在内部实行领导和职工全员竞争上岗,收入除上交部分外, 公司自主分配,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几年来,汽车运输公司越办越红火。现在,不 但不要酒厂一分钱,而且每年还要上交100多万元,公司的汽车已由1993年的27台增 至150台。 五粮液酒厂酒类科研所,1998年就在全国同行业第一家实行独立核算,科研经费 自找,收入分配自主,围绕提高五粮液酒厂系列产品质量开展科技攻关。9年来,科 研所不但没要酒厂提供科研经费,还为五粮液酒厂开发新产品,提高优质酒生产率, 创造了上亿元的利润。研究所还累计向酒厂上交利润480万元。 五粮液酒厂不办"小社会",把企业的附属机构推向市场,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厂长不为职工的吃、喝、拉、撒、玩所拖累,也不为机构臃肿、非生产人员过多牵扯 精力,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大大增强。1990年以来,五粮液酒厂投资10多亿元,将企业 规模由一万吨扩张到目前的六万余吨,年利税由1亿元增长到七亿多元,连续多年夺 得全国白酒行业规模、效益第一名。 (资料来源:黄国光、童顺鸣《"大包袱"变成"摇钱树"》,《经济参考报》1997 年5月23日)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