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纳税人误申报,一年“多缴”税款3500万
录入时间:2008-03-24
前不久,厦门市某劳务公司的财务部门经理郭先生兴冲冲地来到厦门市思明区地税局向税务干部致谢。原来,在思明区地税局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下,郭先生及时追回了一笔31万元的误申报税款。“我们公司的财务人员一时疏忽,把56万元的营业收入误申报成了564万元,这一下子就多缴了31万元的税款。幸好,思明区地税局的税务干部很快帮助我们办理了退税手续。”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记者从厦门市地税局计财处了解到,仅去年一年,在由该局办理的5565万元退税款中,除了政策性减免、退税外,因纳税人自身误申报而导致的退税就达3547万元,占该局退税总金额的63.73%。仅思明区地税局就办理退税972户次,退税金额总计1367.87万元,其中误申报退税有607户,退税金额逾千万元。也就是说,因误申报引起的退税款已占厦门市地税局2007年度退税总额的六成以上。
据了解,纳税人多缴的税款在被发现后,虽然都被税务机关一一退还给了企业,但是因误申报而导致多缴税款,既影响了企业日常的资金周转,同时又给税务机关带来了额外的工作负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多的企业误申报呢?记者带着这一疑问,走访了厦门市地税局相关人士和部分曾发生过误申报情况的企业。经过调查,记者发现,财会人员业务不精、聘用兼职会计不尽责和对网上申报系统操作生疏是造成巨额退税的主要原因。
财会人员业务不精,企业多缴“冤枉”税
财会人员是企业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的“主心骨”,如果他们对日常会计核算、税收政策一知半解,那么他们所任职企业的纳税申报就很有可能出问题。
去年9月,厦门某仪器厂曾就股权转让申报了一笔营业税,计税金额达942万元之多,缴纳税款52.5万元。而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对股权转让是不征收营业税的。税收管理员在对该仪器厂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事有蹊跷,该企业为制造业企业,从未领购地税部门发票,怎么会缴纳金额如此大的营业税?后经税收管理员核实,才了解到这笔税款为股权转让收入所缴的营业税。最后,经税收管理员评估提醒,企业提出退税申请,思明区地税局开元分局为该仪器厂办理了退税。
无独有偶。厦门市某园林工程公司也因政策不明而发生了类似的错误。该公司会计因不熟悉建安行业相关税收业务,从2007年6月起,重复申报分包收入税款5笔,合计金额33万元。因此甚至导致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参加工程竞标时无法缴纳投标保证金。最终还是税收管理员通过纳税评估、票表比对发现该公司存在的这一失误,并立即为其办理了退税手续,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思明区地税局征管科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误申报退税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从上面两个退税事例来看,股权转让不征营业税已是执行多年的老政策了,而建安税收由总承包人代扣代缴也是建安税收管理的基本政策。按理说,比较正规的、有一定从业经验的财务人员对此都应该了解。”凭着多年的征管经验,该负责人认为,表面上看,很多误申报退税是因为企业对税收政策不清楚引起的,但究其原因与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
而记者在采访多家企业时也发现,目前当企业的办税员门槛还比较低,财会人员只要经过短期培训,拿到办税员证就可以了。但会计、税收政策浩繁复杂,办税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熟练掌握。企业如果聘请一些业务不精的办税员负责纳税事宜,纳税出现疏漏也就不可避免了。
兼职会计顾此失彼,多缴130多万元税款未发现
除了财会人员业务不精误事外,某些企业聘请的兼职会计不尽责也是造成误申报的一个主因。记者在采访一些税收管理员时了解到,他们所接触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绝大部分聘请有兼职会计。这些兼职会计少则在五六家企业兼职,多则身兼十多家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工作。事务繁忙再加上所兼职的行业会计税收政策存在很大差异,造成部分兼职会计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
厦门市地税局稽查局去年在对某建设开发公司进行例行检查时就发现,该公司因重复申报而多缴了130多万元税款,而且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该公司都无人发现这一失误。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该公司聘请的兼职会计工作不尽责,再加上公司频繁更换会计,导致该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纳税申报不规范。厦门市地税局稽查局税务干部根据查账线索,一一查阅近几年的凭证资料,核实了重复申报的事实及具体的金额,这才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权益。
据对该建设开发公司进行检查的税务干部介绍,在税务部门未发现是重复申报之前,单从申报内容上看,税务干部一般很难发现企业的申报有什么问题。只有在税务部门进行通过纳税评估、票表比对后,才能发现企业的重复申报问题。因此,一旦出现了重复申报,如果企业自身不进行财务复查的话,这种误申报问题往往很难被发现。
据记者了解,兼职会计不尽责并不是个别现象。厦门市某石业制品有限公司就因为所聘用的兼职会计草率做账,大量成本发票未计入成本账目,企业多报所得税30多万元。经税务师事务所审核后,该企业负责人才如梦方醒,连忙向地税部门提出了误申报退税申请。经过税务干部的实地调查和账目审核,该企业才把自己的“家底”摸清,并及时办理了退税手续。
兼职会计难如人意,为什么一些企业还热衷于聘请兼职会计呢?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喜欢聘请兼职会计的主要原因是贪图节约人力成本。“我们企业是小公司,财会业务相对简单;再说了,聘请1个兼职会计1个月花800多元就够了,不需要像聘用专职会计那样,工资高不说,还要负担各种社保费用。”一位管理咨询公司的经理孙某对记者说。这样一来,厦门市的很多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聘用兼职会计在处理自身的财务和纳税申报问题。
厦门楚瀚税务师事务所负责人刘经理认为,企业这样做有“因小失大”之忧。刘经理说:“聘请兼职会计确实可以节约一些支出。但也要看到,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事情一多就会有所懈怠,不尽责也在所难免。有些会计兼职的企业门类不一,从商贸业到娱乐业都有,而这些行业涉及的会计、税收政策差异极大,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精通所有行业的会计、税收知识的。一旦有新的税收政策变动,这些兼职会计往往会因事务太多而顾此失彼,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刘经理建议,企业即使暂时不需要聘请专职会计,也应该委托正规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做账、报税。毕竟,有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作为后盾,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纳税记录会规范得多。这样一来,企业成本并不会比聘请兼职会计上升多少,还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网上申报操作生疏行政经费险些告急
目前,厦门市地税局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位于全国税务系统前列,该局建设的厦门地税网站已成为可同时容纳2000人在线办税的网上电子地税局。随着时代的发展,税收信息化日新月异给纳税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却也给一些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的办税人员带来困扰。据记者了解,在厦门市因网上申报误操作多缴税款而申请退税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厦门市某直属机关就曾因会计网上申报误操作、小数点输入错误而导致代扣代缴的个税激增10倍。幸亏税收管理员在进行税源监控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该单位的财会人员联系,并帮助他们尽快办理了退税手续。
厦门市地税局直征局征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财务人员因网上申报错误操作而申请退税的现象,不仅在中小企业中存在,在大企业中也时有发生。造成操作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类:一是纳税人办理网上申报时,误以为申报不成功,重复提交申报记录;二是纳税人申报时税种、税目选择错误;三是纳税人申报时计税依据、税额等金额录入错误,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等需要录入数据较多时容易出错。而究其原因,就是企业财务人员对网上办税操作还是不太熟练。
据厦门市地税局征管处处长张一萍介绍,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在网上申报时过于着急,多次点击提交同一笔税款从而造成重复缴税。申报的数据传输、接收是会有一个过程的,而个别财务人员以为申报未成功、计算机死机或有其他原因等不及而重复点击。张一萍说:“我们曾经发现有一家企业,在短短几秒钟之内多次重复申报了同一笔税款,我们研判这肯定是误操作情况。后来经过调查了解,确实是申报人员看到计算机屏幕上的鼠标光标显示为‘漏斗’形状,心中着急,于是连续点击,结果造成同一笔税款的多次重复申报。而实际上,鼠标光标显示为‘漏斗’形状表明数据还正处在接收过程中。”对于这类问题,张一萍提醒企业财务人员,在网上申报过程中一定要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能像浏览其他普通网站一样随意重复点击。
记者在采访多位企业办税人员时发现,部分企业办税人员,特别是年纪偏大的办税人员,对在网上办理纳税事宜仍有畏难情绪,对网上办税操作接受程度较慢。张一萍表示,网络报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办税员应该主动接受并积极学习,尽快适应这种现代化的办税方式。
巨额退税造成税企“双困”,财税专家支招破解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企业因误申报而导致的巨额退税不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而且也给税务机关的工作带来了额外的负担。据了解,根据相关规定,企业提出退税申请后,税务部门必须对企业提出退税事由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查阅相关报表和申报数据。因此,企业一旦因误申报而提出退税申请,必然会增加税务部门的工作量,甚至影响到正常退税企业的退税。另外,企业因误申报而多缴税款也会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压力。可以说,企业因误申报而申请退税的确造成了税企“双困”的局面。
该如何改变税企“双困”局面呢?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税务机关要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二是大力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税务代理中介组织的发展,形成办税员市场的优胜劣汰。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因误申报而造成的损失。
杨志勇说,税务机关应该通过加强税收政策宣传,让企业的财务人员、办税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同时,税务机关也要加强与企业负责人的联系和沟通,可以尝试发展一套对企业办税员进行评价的制度。即从税务机关的角度对企业办税员的业务能力、税收政策水平进行评价,并定期通知企业负责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办税员群体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提高这一群体的素质。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办税员业务素质不一、兼职会计不尽责等问题,关键在于大力推动税务代理中介组织的发展,让更多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参与到办税代理市场中来。
在具体办法上,杨志勇认为,一是可以由税务师协会牵头,组织办税员资格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以提高办税员市场的进入门槛,提升办税员证的含金量,促进办税员群体的素质提高。二是加快税务师事务所等专业代理机构的发展,让办税员由“单打独斗”向依托专业机构开展专业服务转化,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的办税代理市场。这样不仅税务代理机构能做大做强,企业的纳税风险也能显著降低。
厦门市地税局征管处处长张一萍说,企业之所以存在误申报,主要是因为企业办税人员业务不精,但同时也说明税收政策业务的普及还留有死角。税务部门今后在注意敦促企业提高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该要求处在征管一线的税收管理员,随时注意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办税人员的纳税申报情况。
张一萍还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目前厦门市地税局的税收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为降低企业的误申报现象,厦门市地税局已依托先进的税收征管信息化系统,通过票、表比对和纳税评估,及时帮助企业发现并纠正差错。她说:“现在,我们要求基层一线的税收管理员要定期通过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将企业发票开具金额和企业电子纳税申报数据进行对比,如发现开票金额与电子申报数据不符,要及时向企业发出纳税评估通知书,提醒企业进行自查。这一做法既能加大企业税源控管力度,又能及时发现企业的错误申报记录并尽快帮助其纠正差错,从而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利益。”
但张一萍也表示,对于企业误申报的问题,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归根结底还是希望企业财务人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更细心、更有耐心地准确申报每一笔税款。只有通过征、纳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因误申报多缴税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