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广州重点监控13类人
录入时间:2002-10-30
【中华财税网北京10/30/2002信息】 黄海华们因为漏交个人所得税而被监控,
同时被监控的还包括13类人、11个行业,而外籍人员更成为监控的“重中之重”。
黄海华被“重点监控”
黄海华已经被地税局盯上了,从今年开始,他每年至少要交出几千块钱才行。
黄海华是广州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名小包工头,手下的工人只有20多个。在他的上
面,还有几个大包工头,黄海华每年都是带着一帮手足给这些大包工头干活。他曾私
下里向记者透露,碰上工程旺盛的年头,自己一年下来可以赚到20多万,就是遇见淡
季也能赚到近10万。黄梅华从事建筑工程承包这个行当10年来,从来没有交过一分钱
的税款。他说,交税从来都是大老板的事,“我上面的一个大包工头,去年一年就交
了10多万的个人所得税。我们这些小老板,税务局的人从来都看不上眼”。
但是,从今年开始,黄海华们被地税局盯上了梢。因为去年12月广州市地方税务
局出台的《广州市加强对个人所得税重点纳税人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13类
人为个人所得税重点纳税人,11个行业为高收入行业。从今年元旦起,这13类人无一
例外地被列为“重点监控”对象,税务部门正逐步为他们建立专门的个人纳税档案。
据广州市地税局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阮小刚介绍,13类重点纳税人包括在广州市任
职、受雇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以境外公司名义派驻广州市提供劳务
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等。
另外,11个高收入行业被确定为电信(移动通信)、烟草、金融、保险、证券、律
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等。
施行“双向申报”
今年第一季度,率先实行监控的试点广州东山区,收到个人所得税高达4.01亿
元。这一数字是去年东山区全年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一半,并出现最高缴纳个人所得税
达到239万元的情况。广州地方税务局东山征收管理分局陆妙芳局长估计,第二季度
的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也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当然,东山区作为广州市的老城区、中心城区,一个重要特点是拥有电力、电信、
银行、报社、交通等大企业,被普遍认为税源充足。不过,阮小刚认为,广州市的试
点才刚刚开始,全面推广之后征收个人所得税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要把13类人和11种行业全部归档监控,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州
注定仍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他说,现在客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重点监控”
的开展。比如,各大银行的系统不一致,税务部门要盯住重点纳税人难度较大。另外,
现在个人所得税普遍都是单位代扣代缴,税务部门能查到的多数是单位缴纳的情况,
而没有个人缴纳的纪录。“有些单位,明明应该有100个纳税人,最后有可能只有30
人交了税,税务部门要核查就不容易做到。”
根据这一情况,广州市果断采取应变措施,明确要求这13类人和11种行业要进行
“双向申报”:个人在单位申报之后,自己每个季度还要到税务部门申报一次。紧接
着,地税局对各种行业均筛选出100个人作为重点盯梢对象。
阮小刚承认,要让所有的重点纳税人都落进税务部门的盯梢网络,在操作上仍有
较大困难。因此,广州的下一步目标已经选定在小范围内实行全员监控试点。
6月10日,广州市地税局在广州市经济开发区召开了动员大会,准备把开发区内
所有的13类人和11种行业,以及所有符合纳税标准的人员,作为试点全部纳人监控。
用不了多久,像黄梅华这样的小包工头,每年都得进出地税局几次,交上几千到上万
元的个人所得税。
重点监控高收入者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在过去的22年中同样每年都在高速增
长,特别是1994年实施新税制以来的8年间,个人所得税平均年增幅高达48%,年增
收额118亿元,是同一时期增长最快的税种。1980年全国个人所得税仅征收16万元,
2001年收入增至995.99亿元,超过了消费税,成为中国第四大税种,在一些地方已
成为地税机关的第二大税种。
然而,在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一般可以占到GDP的1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
的所得税以公司税为主,目前占GDP的1%还不到,更让人费解的是,在2000年我国征
收的661亿个人所得税中,80%来源于工薪阶层,个人储蓄占储蓄总额60%以上的高
收入者,其缴纳的税额却不到纳税总额的10%。高收入者实际上承受的纳税负担比其
他人群还要低,与其收入状况极不相称。
去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向各地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
收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个人所得税收入的重点将放在对高收入者的征收管理上,
并划定了9类高收入个人,规模较大的私营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
个体工商大户等都包括在内。
4个月后,广东省地税局出台了要求各市对重点纳税人实行税务登记和自行申报
试点的规定,同时建立专门档案、设立纳税台账,实行重点税源分级管理制度。据介
绍,广东省今年的目标是从省到市都锁定一批重点纳税户,以便省地税局重点监控
“三个一百”:100个高收入者;100个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100个合伙企业投资者。
到今年第一季度,广州市已经建立6000多个个人纳税档案,深圳市也已经划出重
点盯防的高收入者界限,全省个人所得税收人达41亿,比去年同期增长51%,同比增
收14亿。
北京和南京在今年6月也出台相应的措施,上海、天津、杭州、武汉等地随后跟
进。一个对高收入者加强个税征管的大网,就这祥在全国范围悄悄拉开。
在这张网中,外籍人员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全国的数字来看,1997年至2000
年4年间,对外籍人员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37%、
34%、29%,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中的1/3来自于外籍人员和港澳台人员。
然而,阮小刚介绍,过去由于对外籍人员的资料掌握不足,难以实际对外籍人员
课税。
“现在的做法则是,针对长期在大陆工作的外籍人士进行调查建档,一一确认外
籍工作人员的职位、薪资、在当地的工作时间等,作为下一步征税的依据。与此同时,
完善储蓄实名制、收入透明化、信用卡支付制度、官员财产申报与审计等措施就显得
十分重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