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5-11-26
合规经营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张掖市税务局紧扣地方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中药材产业涉税需求,以政策精准落实与合规经营为导向,通过靠前问需、定制服务、联合问诊等方式,引导企业将合规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为产业发展注入“税动力”。
“靠前问需”让企业轻装前行
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临泽县,枸杞种植是当地农户增收的“金果果”。然而,临泽县甘肃枣汁味有限公司在投资建设枸杞果干等深加工项目时,却面临难题:一方面是设备采购和生产线搭建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的发票管理、成本归集等环节易“踩线”,如何保住“A级纳税信用”也让企业心里没底。
“当时最担心的就是哪个环节出错,导致A级信用被扣分,影响银行贷款。”公司法定代表人程莉鸿回忆道。
获悉企业困难后,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带着《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上门,紧盯A级纳税人的关键评价指标,辅导财务人员梳理业务流程,逐一排查发票开具、成本归集中的潜在风险点,帮企业把稳了合规经营的“方向盘”。今年以来,该公司凭借A级纳税信用,成功获得中国工商银行48万元信用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
“从日常记账到申报缴税,税务干部每一步都参照A级标准帮我们抠细节,让公司在设备投入、生产核算等环节都踩准了合规节奏,有效避免了失信风险。作为守信企业,我们在融资贷款方面切实享受到了优惠和便利。”程莉鸿感慨道。
“定制服务”助企业合规发展
走进民乐县陇瑞药业的药材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熟练地将一捆捆修剪后的黄芪送入设备。经过一道道精细工序,原料蜕变为标准化产品。这幅忙碌的生产图景,正是当地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中药材产业链条环环相扣,从种植收购到加工流通,合规守信是行稳致远的关键。税务部门聚焦药企实际需求,推出“一户一策”定制服务,从细化发票管理、纳税申报、成本核算等关键环节的规范指引,到政策红利的精准推送与申报辅导,全方位为企业发展“搭台赋能”。
“以前总觉得‘诚信纳税’是分内之事,未深究其价值。如今才真切感受到,它既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底色,也能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发展红利,更是拓展合作、打开市场的‘硬招牌’。特别是在与外地经销商洽谈时,对方看到我们的纳税信用,签约都爽快了不少。去年公司累计加工黄芪、板蓝根、莱菔子等中药材800余吨,全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2025年订单量稳定在2000吨以上。”民乐县陇瑞药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潘波说。
今年以来,该企业凭借日常合规记账、按时申报的“诚信积累”,纳税信用等级升至B级,累计享受税费优惠超40万元。这笔资金被精准投入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和省外市场拓展,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底气。
税务服务的“精准滴灌”,推动了“诚信纳税—信用升级—享惠发展”的正向循环,祁连山下的药香,也随着标准化产品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联合问诊”为企业防风避险
高海拔、大温差的独特自然条件,让山丹县成为中药材生长的“黄金产区”。如今,山丹已建成9个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从种苗培育、规模种植到仓储加工、市场流通的全产业链闭环逐步成型。这条从“种得好”到“卖得俏”的升级之路,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产业链延伸的背后,离不开税务部门对企业合规经营的有力护航。山丹县税务部门建立“纳税服务+风险管理+税源分局”的部门联合机制,组建专项服务团队深入种植田间、加工车间、仓储物流点,详细掌握黄芪、党参等药材的种植规模、收购价格、销售流向等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在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初加工成本核算、进项税额抵扣等环节易出现的涉税风险,开展上门核查:从收购发票中农户信息的填写规范,到加工环节的成本归集逻辑,逐一梳理标注;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现场辅导更正报表、调整账目,将低风险事项化解在前端。同时,通过“风险预警台账+流程跟踪提醒”的方式,帮助企业建立风险自查清单,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定制出适合中药材企业的合规“组合药方”。
“之前收购农户药材时,发票备注栏偶尔会漏填种植地点,我们自己并未意识到潜在风险。税务服务团队上门时不仅指出了问题,还拿着政策文件指导我们规范填写。后来,他们又帮我们梳理了加工环节的成本账,连报表中的小误差都及时提醒更正。”山丹县新墩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会指着刚整理好的台账说,“这些细节上的帮助,不仅堵住了风险漏洞,如今无论是承接外地大订单,还是与经销商洽谈合作,拿出规范的账目和合规的票据,我们都更有底气了。”
张掖市税务部门将持续聚焦中药产业全链条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更精准的政策落实、更高效的协调对接,疏通企业发展“堵点”,消除企业经营“痛点”。从“政策怎么享”到“合规怎么做”,将“田间宣讲”延伸为“长效服务”,把合规经营意识根植于企业发展全过程,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合规发展注入强劲“税动力”。
作者:张掖市税务局 何多辉、于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