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5-11-25
在广西忻城县,26万亩桑园随风轻摆,4.59万吨鲜茧里,裹着农户一整年的盼头。这座靠桑蚕起家的小城,正把“合规经营、诚信纳税”融进日常,让青青桑田与现代化车间牵起手,走出了一条有温度、有烟火气的产业新路。
合规纽带“系”丝路
走进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整齐洁净的厂房里,丝绸的柔润与现代技术悄悄相融。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是该产业园的项目运营公司,专注以桑蚕茧为原材料,进行缫丝、织绸、炼白、染色、数码印花等精深加工,是一家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智慧丝绸全产业链企业。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建成18个标准厂房,累计产出真丝绸约400万米,产值达2亿元。
“从项目落地到试运营,税务部门为我们建立了‘成长档案’,我们累计享受了超400万元的退税红利。”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潘冬梅指着监控屏上的生产数据说道。作为三江口产业园区首个投产的智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受益于忻城县税务局“政策找人+精准推送”机制,企业2024年获税费征前减免21万余元,资金链的稳定让智能养蚕技术改良得以持续推进。“智能养蚕技术改良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前期研发投入大、资金回笼慢,资金压力一度让我们有些喘不过气。”潘冬梅说道,“税务部门送来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务核算指导,不仅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还让我们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这片园区悄悄改变了近600人的生活,再加上桑园改造和项目建设,上千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条“桑—蚕—茧—丝—绸”的完整链条,为当地百姓织就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丝路”。
信用基石“筑”丝路
在忻城县恒业丝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伴随着轰轰机声,工人们专注而熟练地操作着设备,选茧、煮丝、抽丝、络丝、并丝、包装等工序有条不紊。作为国家级工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贸易企业,该公司主要从事桑蚕收购和茧、丝、绸加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年加工鲜茧超4500吨,带动500余名本地劳动力就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合规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忻城税务支持则是我们腾飞的翅膀。”企业财务负责人韦梦华说道。“忻税助企”小分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将税费政策精准送达企业。今年以来,公司已累计享受各类税费减免184.3万元,省下来的资金,不少都投进了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里。
纳税信用“变现”机制也让企业受益匪浅。随着企业产能大幅提升,鲜茧的消耗量也与日俱增,然而,企业却因流动资金捉襟见肘,在收购鲜茧时陷入了困境。“公司账面上大量应收账款还在账期内,客户回款没有到位,而现在又是公司大规模收购鲜茧的关键时期,资金周转压力很大。”韦梦华说道。忻城县税务局在敏锐洞察到企业困难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主动上门辅导,协助企业申请办理“银税互动”纳税信用贷款。凭借A级纳税信用等级,忻城县恒业丝绸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桂惠贷”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
忻城县税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服务质效提升等方面出实招,推动丝绸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助力“忻”丝路延伸到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