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财政动态信息 > 正文

辽宁:“四个着力”促进“四个助力” 财政金融监管工作质效持续得到提升

录入时间:2025-08-26

  近年来,辽宁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财政部党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准确把握财政金融监管工作最新要求,重视加强区域金融运行情况监测、属地中央金融企业财会监管和调查研究,持续提升财政金融监管工作质效,助力属地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加强党建政治引领,助力筑牢监管思想根基  

  深刻认识和准确定位财政部各地监管局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属性,以政治建设统领金融监管工作全过程,不断夯实监管思想与能力基础。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局党组发挥“头雁”作用,带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区域实际科学谋划金融监管工作,确保监管方向与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一致,为监管工作提供根本政治遵循。二是打造支部特色品牌赋能监管。创立“党建引领金融监管,笃力守护国有资产”支部品牌,通过主题党日、业务交流、政策研讨等活动,推动党建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履职水平。始终把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参加财政干教线上课程、开展实地监管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提升干部金融理论素养和监管能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监管队伍。  

  二、着力加强金融情况分析,助力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进一步聚焦金融运行情况监控,构建全链条监测处置机制,守护区域金融稳定。一是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体系。发挥辽宁省委金融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与属地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机制,动态跟踪属地重点金融机构改革进展,针对政策落实主动提供指导帮助,针对关键环节及时提醒提示,形成监管合力。二是构建常态化防控监测机制。每季度开展区域经济运行分析,聚焦区域内中央金融机构核心经营指标,结合地方经济运行数据,形成涵盖运行情况、预警提示及政策落地执行情况的监测报告,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夯实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基础。依托财政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系统,督促辽宁省财政厅完成地方国有金融企业产权登记,全面掌握中小金融机构“家底”和经营状况,评估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政策效果,为提升管理效能提供数据支撑。  

  三、着力加强财会管理和监督,助力统一规制落地  

  不断强化属地中央金融企业财会监管,以严监管推动制度刚性执行,促进企业规范运营。一是聚焦关键领域强化制度执行。连续多年对驻辽中央金融企业的呆账核销、贷款减免等不良资产处置制度执行情况实施非现场监管。同时,通过重点抽查和现场监管等方式,对驻辽中央金融企业包括业务支出、薪酬管理及集中采购等情况在内的多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管,让财经纪律“长牙带刺”。二是靶向整改突出问题。针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各类典型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机制,通过约谈企业负责人、督促健全内控制度和内部监督体系等手段,推动监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切实筑牢金融机构合规防线。三是深化延伸跟踪监督。在完成监管和问题整改后,坚持“回头看”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回访、抽样复查等方式,对驻辽中央金融企业整改措施的落地情况和制度执行的持续性进行跟踪。同时,结合新出台政策要求,指导企业持续优化制度体系,以常态长效监管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四、着力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激活金融服务效能  

  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激活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效能,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实金融支撑。一是以季度分析会为抓手,推动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落地见效。坚持组织驻辽中央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召开季度分析会,建立常态化分析调度机制,结合辽宁地区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明确金融资源倾斜的重点方向和具体领域,积极助力金融服务辽宁地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打通业务发展堵点难点。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聚焦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政策在金融企业的落实,坚持问题导向,横向联合多部门,集思广益协调解决驻辽中央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实际困难。三是以信息共享为突破,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座谈和调研了解到,部分银行不掌握企业工商、纳税等信息,制约了信贷资金投放。为此,我局帮助银行与掌握沈阳市企业政务信息的科技企业对接,推动信息数据共享,为金融助力政策落地提供数据支撑。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