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江西省税收政策法规 > 正文

江西省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1号颁布时间:2004-03-31

     2004年3月31日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1号   (1994年11月30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 通过,2000年4月28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第 一次修正,2004年3月31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推进本省义务教育的发展,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义务教育经费,是指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及其他渠道筹措 的经费。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的体 制,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稳定和逐年增长。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的检查监督, 依法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畅通和合理的使用。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应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勤俭办学,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 用效益,并接受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二章 来源与筹措   第五条 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   (一)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   (二)国务院规定开征的教育费附加;   (三)用于义务教育的附加费;   (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杂费收入;   (五)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和校办产业、勤工俭学、社会服 务收入中用于义务教育的部分;   (六)社会捐赠、教育基金和救灾款项等。   第六条 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包括:(一)教育事业费;(二)教育基本建设 投资;(三)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用于义务教育的部分;   (四)城市维护建设税中用于城市中小学校舍的维修补助。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 增长比例的一点五个百分点,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使按在校学生人均教育 费用逐步增长,在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重点用于扶持贫困地 区实施义务教育;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 建设。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部分, 不得低于上一年的水平。   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应划出10%至15%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第十条 国务院规定开征的教育费附加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教育费附加。   第十一条 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应纳税额的3%交纳的 教育费附加,由税务部门随同正税同票征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根据法律、法规 有关规定和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开征用于义务教育的附加费。   第十三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减免或拒交依照本办法规定应交纳的义务教育 费。   第十四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杂费必须按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收取。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应全额上交学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的收入,除了用于扩大再生 产外,应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第十六条 鼓励设立教育基金,用于义务教育事业。   第三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七条 依法筹措的义务教育经费,有关部门和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按照本 办法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克扣、侵占、挪用、贪污义务教育经费。   征收的教育费附加不得顶抵财政拨款。   第十八条 教育事业费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   教育事业费由教育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年度预算草案,依照法定程序,列入财政 预算。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预算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用款计划,对经常性经费按月 拨付,对专项经费按进度拨付。   第十九条 用于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使用方案,会同级财政 部门安排下达。   第二十条 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计划,按基建程序审批后, 有关部门应按照项目进度拨款。   第二十一条 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用于义务教育的部分,由老区建设管理机 构会同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用于贫困乡镇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建设。   第二十二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中用于城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维修补助的部分, 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建设部门安排下达。   第二十三条 随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征收的教育费附加纳入预算管理,由教育 主管部门提出使用方案,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及时拨付,用于改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 办学条件。   第二十四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杂费收入,应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应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 件。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部 分,应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第二十五条 使用捐赠款物应尊重捐赠者意愿。   捐赠款物的接受和使用情况,应由接受者在使用范围内张榜或采取其他方式公布。   第二十六条 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筹集资金的,必须将资金数额和使用情况在 筹集范围内向出资者张榜或采取其他方式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七条 设立教育基金的,应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合理使用,发挥效益。   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应制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经费开支定 额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开支标准。   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实施义务教育的规划,合理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按标准核定学 校教职工编制。   第四章 考核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使用情况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 核内容。   第三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应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向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汇报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情况。   第三十一条 财政、审计、监察、发展和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督导机构应按 照各自职责,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监督。   第三十二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收费必须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据,并在 每学期开学及学期终了前3日内在学校张榜或采取其他方式如实公布收费项目、收费 标准及其批准机关,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禁止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擅自扩大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向学生收取费用。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第三十三条对依照本办法筹措、使用和管理义务教育经费成绩 显著的,以及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 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四条 采取威胁、暴力等非法手段,妨碍依法筹措义务教育经费,违反《中 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负责征收的部门如数追缴其减免或拒 交的义务教育经费,并由税务部门依法处罚或由负责征收的其他部门按每逾期1天加 收应交额1‰的滞纳金;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对擅自减免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责 任人或主要负责人应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或不按本办法规定征收、划拨义 务教育经费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 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三款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 门或监察部门追缴其克扣、侵占、挪用、顶抵、贪污的义务教育经费,并对直接责任 人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教育主管部门责令退还,并 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罚款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款金额上交同级财政。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公民或其他社会力量举办义务教育事业所需 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财政经常性收入,指财政总收入扣 除列收列支项目的收入和一次性收入后的各项财政收入。   (二)教育事业费,指从财政预算中直接划拨给教育部门的用以实施义务教育学 校正常开支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教育事业费包含地方机动财力和专项经费中用于 义务教育的部分。   (三)教育费附加,指依照国务院规定,以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 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附加率为3%,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 的教育资金。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