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卫生法规库 > 正文

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三)

国人部发[2005]4号颁布时间:2005-01-04

  第十九条 传染性疾病控制专业   (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掌握常见和重 点防治的传染病防治理论、策略及措施;熟练掌握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处理原则; 熟悉应用性研究设计方法、防制或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评估方法等;了解各种常见传 染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原则。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消毒学、卫生经济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病 媒生物控制等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了解各种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原则;掌握疫情报告的程序和 基本处理原则;能对各种常见传染病进行诊断、治疗处理;能参与组织多发疫情、灾 害事故、计划免疫异常反应的控制处理;制订传染病和计划免疫现场调查、监测方案, 并组织实施;对调查、监测取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正确综合与科学分析;能参与组织 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协调实施并进行评价;具有解决本专 业较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b)掌握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卫生统计技能,对常见的传染病防治、计划 免疫、紧急疫情处理过程提出所需的微生物学、血清学、卫生学等检验项目,并对结 果进行分析、判断。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对常见传染病的疫情和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的调查处理、传染病监测、疫情漏报或接种率调查等工作。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 总结 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 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国 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知识基础上,在传染病防治领域 的某一方面有深入钻研。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消毒学、卫生经济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病 媒生物控制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工作实践或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本地区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评价,完成总结; 能组织传染病监测,并对重点传染病作出预测预报;能掌握和解决流行病预防控制工 作中的技术难点,组织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病的调查及处理;熟悉各种常见传 染病和重点传染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原则;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 康促进活动。   (b)掌握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卫生统计技能,能对常见的传染病防治、计 划免疫、紧急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提出处理原则和防治方案。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 专业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和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现场调查,如常见传染病的 疫情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理、传染病监测工作、疫情漏报或接种率调查。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 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 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 1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 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疑难问题解决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组 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 篇。   第二十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专业   (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 项目设计、实施、监测评估;针对吸烟、不平衡膳食、体力活动不足、酗酒等相关行 为危险因素的干预;常见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诊断、控制和康复。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人口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营养 与食品学、老年学、内科学、药物学、临床诊断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 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参与制订本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计划,并协助实施; 与不同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参与实施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或伤害 防制,在人群中开展有关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参与本地区的死亡(含死因)、发病 和患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利用监测资料评价干预效果,并通过有效途径向各业务 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监测结果。   (b)具有卫生统计相关能力,对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过程提出所需的 生化检验、仪器检测、健康监测项目,并能对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结果进行 分析、判断。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监测与 调查、社区诊断、综合预防控制与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干预效果评估等工作。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总结 工作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学 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国 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预防控制领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钻研。掌握与本专业相 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社会医学和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卫生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应用, 了解医学人口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科学、药物学、临床诊断学、康复医学的基 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进展。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 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组织本地区的死亡、发病和患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分析监测资料、 撰写监测报告,通过有效途径向卫生及其他相关业务、行政部门提供监测结果,为制 定相应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能独立制定本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伤害 的预防控制计划,组织协调保证计划的实施,利用监测资料评估干预效果;与不同部 门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实施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或伤害防 制;与媒体和相关部门协作,在人群中开展有关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能独立解决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或伤害防制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b)能指导下级医师进行资料统计分析以及开展检验、检测、监测。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 专业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或伤 害的监测、社区干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等预防控制工作。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至少负责组织过1项并参加过2项专题项目的工作, 并参与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 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至少1 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 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 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篇。   第二十一条 地方病控制专业   (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地方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碘缺乏病、克山病、 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疾病的分布、流行特征、临床表现、病因、 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防治策略和具体措施;所从事地方病靶组织靶器官的 解剖、生理、病理及其生物化学改变。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 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社会医学、诊断学、生物化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免疫学、医学微生 物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掌握所从事防治的地方病分布及流行特征;能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 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鉴别诊断;能参与或独立进行地方病的病因、病情、防治 措施等方面监测的设计、协调实施和结果分析;能参与制定中短期地方病防治规划、 组织实施及效果评价;能独立或参与组织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能与 有关部门进行协作、沟通信息;能解决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的部分疑难复杂问题,参与 组织处理突发事件。   (b) 能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碘与甲状腺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关系及临床 诊断;能掌握克山病防治,心电图及X线的诊断;能掌握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氟斑牙 和氟骨症的临床诊断、氟骨症的X线诊断;能掌握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地方性砷中毒 病人的临床诊断;能掌握大骨节病防治,临床诊断及X线诊断。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地方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 防、咨询、健康教育工作。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至少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 工作总结报告2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 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国 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地方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地方病领域 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钻研。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社会医学、生物化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及物理诊 断学等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 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熟悉主要地方病的分布、流行特征、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能对 所从事地方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与临床治疗;能主持制定地方病中长期防治规划、 组织实施及效果评价;能对地方病的各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防治措施;能组织开展地方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能协调与有关部门的 关系,加强合作;能独立解决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组织处理突发事件。   (b)熟悉碘缺乏病防治,掌握现场碘快速检测技术,熟悉碘与甲状腺疾病发生、 发展与转归的关系,并作出临床诊断;掌握甲功测定仪、r-放免仪、超声诊断仪等 仪器的临床应用;熟悉克山病防治,掌握心电图、心脏超声及X线仪器操作技术,并 做出临床诊断;熟悉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掌握现场氟快速检测技术,熟悉氟斑牙和氟 骨症的临床诊断、氟骨症的X线诊断;熟悉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 人的临床诊断;熟悉大骨节病防治,临床诊断及X线诊断。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 专业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地方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 防、咨询、健康教育工作。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 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 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 1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 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 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篇。   第二十二条 寄生虫病控制专业   (一)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寄生虫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寄生虫的形态、 生活史、致病机理和常见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现场预防控制对策与措施,媒 介或中间宿主的生物防制,了解罕见或新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基本防治知识。熟悉与 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寄生虫病原学、免疫病理学、形态生物学、卫生经济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免疫学、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 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协助处理突发性的事件,制定暴发流行、群体急性感染的控制措施;能 参与制定本地区寄生虫病的防治规划及相应对策;对少见寄生虫病能正确诊断和鉴别 诊断;掌握常用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毒副反应。   (b)掌握寄生虫病病原诊断常用技术的判断标准,如粪检技术、血检技术、痰 检技术等;掌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常用免疫诊断技术的判断标准,如皮试、 ELISA.、IFA.等;掌握常见寄生虫传播媒介(或中间宿主)的调查方法与 鉴别分类技术;熟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计算机处理调查数据及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c)具有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参加现场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包 括媒介或中间宿主)调查,病原学或免疫诊断、媒介(或中间宿主)调查或鉴别、撰 写疫情情况报告。   (b)担任主管医师期间,参加专题项目工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 总结报告2 份。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做专题 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有指导或带教1名下级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 担任主管医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全 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作出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大会报告。   (二)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寄生虫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寄生虫病 领域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钻研。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寄生虫病原学、免疫病理学、形态生物学、卫生经济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免疫学、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 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本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   a.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并保证足够的时 间深入基层和现场。   b.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能制定本地区或主持制定全国寄生虫病的防治规划及防治对策;能主持处 理寄生虫病的暴发流行、群体急性感染等突发性事件;能组织罕见或疑难寄生虫病会 诊;掌握各种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毒副反应。   (b)能应用不同检测方法监测本地区疫情,并分析流行趋势。能指导下级医师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的能力,对基层起到较强的专 业技术指导作用。   c.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经常主持本地区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或 策略的制定、寄生虫病的专题流行学调查、爆发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   (b)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主持进行专题项目工作至少1项,参加专题项目工 作不少于2项,并撰写书面专题工作总结报告3份。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才的带教能力;每 年为专业人员讲授专题课不少于3次;有带教下级医师或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至少1 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 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 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篇。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