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附加)及收费 > 正文

财政部关于印发《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监缴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预字[1998]221号颁布时间:1998-06-08

     1998年6月8日  财预字[1998]221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 察专员办事处: 根据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国务院第六次反腐败工作会议关于"要认真落实行政性 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重点抓好公检法和工商管理等部门收支 两条线的工作"的精神,我部制定了《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 没收入监缴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情况和问题,请及时 告知我部,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附件: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监缴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财政管理,完善和规范监缴行为, 保证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国发〔1996〕29号) 和 《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国发〔1997〕235号) 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取得的行政 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向国库或财政专户解缴情况的监缴,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解缴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情况的监缴工作,并指定内设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地方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缴中央预算的行政性 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凡由执收执罚机关就地解缴入库的,由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 专员办事机构就地监缴;采取逐级汇缴、由主管部门集中解缴中央国库的,由财政部 监缴,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对汇缴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 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向同级财政部门 提供以下资料: (一)《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统计月报表》、《公检法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罚没收入统计月报表》(表式见财政部财文字〔1998〕295号); (二)按规定应送财政部门的收取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票据联或票据复印件; (三)解缴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的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凭证联或凭证复印 件; (四)财政部门开展监缴工作需要的其他资料。 地方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及应缴中央预算的行政性 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前款资料,应报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 第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 规的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取得行政性收费收入。 凡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明确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的行政性收费收入, 必须按规定的预算级次、缴库方式和缴库时限上缴国库。 凡实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的行政性收费收入,必须按规定及时足额地上缴同级 财政专户。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第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和 罚没收入解缴国库的方式,依照财政部《关于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知》(财预字〔199 4〕37号) 、财政部《关于下达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 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5〕27号) 和财政部《罚款代收代缴管理办法》(财 预字〔1998〕201号)的规定执行。中央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和工商行政管理 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解缴财政专户的方式,依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外资金财 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6〕1 21号)规定执行;地方各级公安机关、 检察机关、法院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解缴财政专户的方式,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参照财政部财综字〔1996〕121号文件确定。 第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批 准,可在指定的银行开设一个待解预算收入账户和一个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 待解预算收入账户用于管理待解缴国库的行政性收费收入。 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用于管理待解缴财政专户的行政性收费收入。 第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取行政性收费和 罚没收入,必须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票据,并真实、 准确、完整的写相关内容,按规定要求进行管理,以备查对。 凡法律、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明确规定应当建账和核算的,必须按规定建 立健全账册,加强会计核算,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第九条 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执收单位应当 在每月终了后7日内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 《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 统计月报表》和《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罚没收入统计月报表》,并附报相关资料, 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对本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 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监缴,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对本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公检法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统计月报表》和《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罚没收入统 计月报表》及解缴凭证进行认真审查核对,并与国库、财政专户和罚款代收代缴单位 进行对账。对不按规定及时解缴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应予催缴,对解缴预算 级次出现错误的及时予以更正。 (二)对本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 没收入执收执罚和解缴情况进行经常性稽查。稽查的主要内容: 1.《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统计月报表》 和《公检法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罚没收入统计月报表》的真实性情况; 2.执行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项目、收取范围和标准的情况; 3.领取、管理、使用、缴销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票据的情况; 4.管理待解预算收入账户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的情况; 5.依法建账反映、核算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情况; 6.需核查的其他重要情况。 各级财政部门对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实施稽查,应当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可以根据需要采取调取相关资料和实地稽查等不同方式。具体实施稽查之前,应当制 定稽查计划或稽查方案。实地稽查时,稽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执行回避制度。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监缴本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的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应当建立工作底稿、监缴台账、工作报告等制度。 各级财政部门内设的具体组织实施监缴的机构,应当定期向本财政部门主管的行 政首长报告本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 没收入解缴和监缴的情况。 第十二条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于每季度终了后 15日内, 依照财文字〔1998〕295号文件所附统计报表格式,按季向财政部反映地方 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向中央汇缴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 没收入的情况,重大问题随时反映。 第十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违反法律、法规 的规定,发生下列行为的,由各级财政部门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有关法律、法 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重大问题应向财政部报告;需要追究单位主管责任人 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责任的,移交行政监察部门处理,其中需解除会计人员专业技 术职务的,依照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会计人员解除专业技术 职务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会字〔199 6〕33号) 等有关规定执行;需要追究单位主 管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隐瞒、截留、转移、坐支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以及利用行政性收费 收入和罚没收入私设"小金库"和贪污私分的; (二)应收不收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 (三)收取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不使用合法票据的; (四)拒不执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规定的; (五)拒绝或阻碍财政部门监缴工作的。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监缴工作责任制。对擅自减免应缴国库或财政 专户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以及不严格执行监缴制度造成损失的,依照国家 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需追究有关 人员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对其他部门(单位)的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解缴情 况进行监缴,可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 办法规定,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监缴的具体实施 办法,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