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现阶段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四个环节

录入时间:2008-07-07

【中华财税网2008/7/7信息】  目前,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于抗震救灾的资金物资使用十分关注,审计署在第一时间就组织各级审计机关介入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由于这种审计为一种非常规的事中审计,笔者认为在当前捐赠资金和国家下拨资金比较集中的阶段,审计时应重点关注抗震救灾物资资金使用的四大环节,其中可能存在的违规使用方式如下:   
  一、接收环节不入账,进行账外处置。本次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情十分严重,许多地方遭到毁灭性破坏,对此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时间捐赠款物如潮而至。一些单位尤其是一些临时的受赠机构,在接受捐赠款物过程中,既存在着人手不够来不及登记入账的可能,也存在着一些人员见财起意,故意不入账或少入账的风险,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账外处置,中饱私囊:对于不入账的现金,直接据为己有;对接受的捐赠物资,往往通过私人商铺低价倒卖等方式变现,收益落入私人腰包。  
  二、采购环节做手脚,大发国难横财。由于目前灾民受灾情况严重,除各社会各界直接捐赠的物资外,仍需要采购大量的救灾物资。在采购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以下方式做手脚:一是与救灾物资生产厂家或销售商串通,或虚大数量,或故意提高价格,甚至虚构交易,凭虚假发票报账,从中贪污善款;二是浑水摸鱼、搭车采购,大量购买与与抗震救灾无关而属于单位自用或私人自用物品,但发票上的商品名称却开列为救灾物资;三是在采购抗震救灾物资时,索取或收受回扣。  
  三、分配环节顾亲友,先己后人。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受灾面积特别广、涉及人员特别多,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分发人员也几乎人人都有亲朋好友因灾受损,因此,可能在分配救灾物资时顺便照顾亲友的人员不在少数,方式上一是谎报受灾人数,将没有受灾的人员列为受灾人员,或者增加受灾家庭人口,从而多领救灾补助。二是夸大受灾程度,将轻伤报为重伤,将受损房屋报为倒塌房屋等,从中骗取更多补助。  
  四、发放环节谋私利,滞拨私分。首先是发放人员未尽职责,造成救灾资金物资滞拨迟发,未能充分发挥救灾资金物资的救急效用;二是伪造群众签收表格,名义上分给了灾区群众,实际上自己贪污侵占。  
  现阶段抗震救灾审计应重点关注上述环节,等到重建开始时,违规手法会更加繁杂巧妙,审计工作人员应密切注意抗震救灾工作推进深入情况,及时调整审计方式及审查重点,尽全力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合法合理使用。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