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计的角度透析部门预算
录入时间:2008-06-16
【中华财税网2008/6/16信息】 为了总括地反映部门、单位的收支全貌,综合预算内外财力,规避预算内收支统筹过死,预算外收支放得过宽的现象发生,便于政府预算管理的统一性,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改变以往预算编制单一的“基数加增长”方法,最大限度地扭转因财力分配不公而导致单位苦乐不均的被动局面,瑞金市于2005年对市直89个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部门预算改革。改革运行一年多来,本人站在审计的角度,就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与对策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部门预算改革起步较晚,但力度很大,改革面很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部门预算,严格意义上说,就是综合部门所有的收入,按照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来安排单位的各项支出,既包括预算内资金收支,又包括各项预算外资金收支,经营收支和其他收支。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又包括政府基金收支,体现了大收支的原则。从目前我市部门预算编制的情况看,其收入仅局限于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中部门自用部分(即减去成本和政府调控之后的剩余部分)。支出由于受财力所限,除基本支出得到保障外,项目支出只能安排一小部分,而政府采购预算支出几乎没有。收支均未涵盖部门经营收支、其他收支和政府基金收支。与总括反映单位收支全貌仍有差距。
二是定员定额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在人员上没有严格编制管理,相当部分单位出现超编现象,财政在人员经费上对超编人员同样予以安排;公务费,四套班子(含组织、宣传、纪检、统战)在职领导6 000元/人。年,政法部门1 200元/人。年,其他部门(含四套班子及组织、宣传、纪检、统战等部门其他人员)600元/人。年;小车费,四套班子领导(含组织、宣传、纪检、统战)及老干局、信访局、接待办等特殊部门20 000元/车。年;业务费,按部门人员多少,业务量大小,以及单位自身组织收入的多少,分别按1~5万元的幅度予以安排,部门预算外收入政府按一定比例调控后返还各单位,用以弥补办公经费不足;住房公积金、合同工养老保险金以及工会经费,按规定标准予以安排。这种预算编制办法仍明显带有“基数加增长”的迹象,没有过渡到真正的“零基预算”,尤其是公务费和业务费,定性较难,有一定的随意性,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合理定额,单位苦乐不均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三是部门预算编制时间过短,调查摸底略显仓促,真实性和公允性难以真正做到。目前我市部门预算的编制,往往是年初才真正开始,时间跨度也就是3到4个月,由于时间紧,对各部门履行职责而存在的业务工作内容、工作量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等情况了解掌握得不够全面、准确,对于经费的确定难以有效地把握,存在着与实际出现偏差的现象。
四是预算执行效果的管理有待提高。目前部门预算的改革还基本上停留在重视资金分配和收入管理方面,对于部门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对于财政资金如何注重强调勤俭节约、少花钱多办事以及对于预算支出是否达到预期的效益等方面,仍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机制来评价考核。
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的建议及对策
作为财政综合改革之一的部门预算改革,是全国人大提出的改革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如何进一步推进这一改革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全面规范部门预算收支范围。将单位所有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畴,实行收支两条线,总括反映单位的收支全貌,既要体现基本支出预算,又要体现项目支出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既要涵盖一般收支预算,又要涵盖基金收支预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二是清理财政供给范围,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财政彻底退出生产性、竞争性领域,在经费供给上,既防财政大包大揽的越位问题,又防该由财政负担而又保障不足的缺位问题。要严格人员编制,严防人员逆向流动,对超编人员坚决清理,组织、人事部门应有效调剂,否则,不予安排超编人员经费。
三是细化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并力求准确、可行。根据单位职能性质和特点,细化公用经费项目,可选取水电费、邮电费、会议费、小车费、招待费、旅游费等,其余项目可合并确定综合性定额。财政在经费安排上尽量向自身无收入的弱势群体倾斜,均衡单位财力,缩小单位苦乐不均的差距,最终达到福利待遇相当,在哪个部门工作都一个样的目的,同时起到拒腐防变的作用。
四是调整部门预算编制的时段,并逐步实现滚动预算的编制,从而保证预算编制质量。拟将部门预算编制时间提前到上年7月份进行,编制时间延长至半年到9个月。这样,财政部门具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去采集有关信息资料,分析判断本地经济发展趋势,编制出较为准确的部门收支预算,从而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水平。
五是建立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财政部门要制定完善项目预算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以前年度安排的项目进行清理,选择一部分重点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将清理和评价结果作为今后项目支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实现项目滚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六是加大“金财工程”建设力度,并做好预算新旧科目的转换工作。“金财工程”涉及预算编审系统、国库支付管理系统等诸多方面,财政部门应加大建设步伐,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系统平台、统一组织实施,尽快建立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为核心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系统。同时要对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后有关问题的衔接工作加以研究,切实做好新旧科目的转换工作,使2007年的部门预算按新科目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