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对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探

录入时间:2008-06-18

【中华财税网2008/6/18信息】  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自1998年设立机构开展工作以来,已经走过了9年的历程,为人民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内部监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现有的审计内容和方法是一项事后监督和补救过程,难以满足对事前或事中的监督,尤其是整体绩效的评价。为此,本人对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进行初探。  
  一、绩效审计的认识  
  尽管各国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绩效审计实践也是大相径庭,但是对它的理解几乎都围绕着“3E”展开。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t)、效果性(Effectiveness)。但3E不能概括绩效审计的本质,在有些方面不符合逻辑,例如,福利资金与公共投资性支出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公平性恐怕应是主要审计目的。再如社区服务、囚犯需求、公立学校教育、反吸毒教育、空气质量等,都不是能简单地用“3E”所能概括的。  
  我们国家给绩效审计下定义时,牢记一个常常被遗忘的基本常识: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或人员所承担的绩效责任进行的检查、监督和评价。绩效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的期望功能或公共资金、项目、政策的期望目标的实现是否达到或超过既定标准或要求,以及实现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是否经济、有效所进行的检查、监督和评价,并寻求改进途径,帮助其尽可能地尽善尽美。  
  二、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意义  
  1、是合规审计的必要补充。合规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基础和前提,绩效审计是合规审计的必要补充。如果脱离合规审计,一味地强调绩效审计,有可能会产生有短期效益,但由于违规而带来风险而产生损失。如果脱离绩效审计,一味地强调合规审计,就有可能会产生合规而无效的现象,西方经济学“稀缺性”理论告诉我们: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在做任何事时,尽量提高其效益,同时提高效益应在合法的基础上,合法本身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一切活动的底线,而保证效益才是其本质、是其目的。  
  2、促使不经济现象改变。目前,人民银行合规低效现象普遍存在,绩效审计对促进人行更好地履行央行职能有着现实意义。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人员紧缺和闲置,工作手续的繁琐,办事效率的低下,办公及附属用房超面积构建、超标准装修,以及计算机和电子设备高档配置、低效使用等在一些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合规性审计的局限性,无法控制这种合规合法但不经济的现象,但作为绩效审计可从绩效的角度对其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对其工作效果与成效进行评价,从而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率,使人们认识到内审部门不是“光找问题还花钱,不能直接创造价值”,据审计署1989年统计,绩效审计共为企业增收节支21.5亿元,减少浪费12.2亿元。  
  3、促进员工不断进取创新。脱离绩效审计的合规性审计助长了个别干部职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懒惰思想。因为合规性审计是要求干部职工在履行职责时做到合规,就万事大吉。而绩效审计不仅要求干部履职要合规,更强调在合规的基础上要有绩效,这势必促进干部在履行职责去开拓新思路、新方法。  
  4、提升内审“谋士”功能。人民银行的内审工作通过了9年的实践,已经走过“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结果性或合规性的审计阶段,合规性审计功能主要是监督作用,是对被审单位主要活动进行验证,提供证明性意见,而绩效审计是对被审单位主要活动本身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检查,提出建设性建议。  
  5、促进考核目标的实现。为确保有效履行央行职责,人民银行正在出台绩效考核办法,上级行对下级行、上级行专业部门对下级行的专业部门进行考核。考核办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当地当时的实情?人民银行内部绩效审计要对其进行评价,使其更为科学,更具有操作性,同时,绩效审计还对各单位、部门,乃至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给以评价,促进考核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绩效审计的机制与框架  
  1、构建绩效审计机制。通过人民银行现有的传媒载体进行宣传,使人行干部职工树立绩效意识和绩效审计意识,人民银行既然受托于公众,受供于公众,就要为公众服好务,办好事,有效地发挥央行职能,最大限度地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充分认识到人民银行所掌握的人力资源和国有资产,理应进行绩效审计,各项工作要经得起绩效审计的推敲。同时加强绩效审计的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定绩效审计的对象、范围和标准等。还可进行无形宣传,采取“事实说话”的方法。内审部门搞几个绩效审计项目,并将成效向决策部门报告,让实事来说话,使决策部门了解到绩效审计的重要作用,达到逐步推行绩效审计的目的。  
  2、确认绩效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外延上的审计实体,即被审计单位是谁;其二是内涵的审计内容或审计内容在范围上的限定,也就是审计什么。绩效审计本身的可选择范围就比较宽,给人的感觉,什么都可以作为绩效审计的对象,甚至是单位食堂饭菜的质量。INTOSAI对绩效审计对象的界定也是比较宽泛的,他们将“绩效审计的对象定为政策、项目、组织和管理”。按这一界定,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对象是人民银行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执行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手段,实现某些目标的人、结构和过程,采用的决策、执行和规则。  
  3、确定绩效审计基本内容。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具体是什么呢?根据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来看,应该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其职能的发挥程度,是否达到国家赋予的职能的期望值,其行使职能和权力的过程所消耗的国家资产是否符合最佳效果的要求。相对其分支机构来说: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是否达到上级行的要求,实施金融管理的范围和力度是否达到上级行的规定要求,提供金融服务的“量”与“质”是否达到上级行的预期要求,维护一方金融平安运行结合实际的措施是否得当,财务预算和费用开支是否符合节约原则,提升金融服务项目的资金投入是否达到最佳效果等等,进行客观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期望绩效的实现。  
  4、界定绩效审计标准。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绩效审计以“3E”为标准,但是“3E”也无法包容所有审计对象的丰富内涵。审计是审计对象的目标是否达到,由于审计对象各种各样,要求和目标也是五花八门,且此一时彼一时,导致审计标准也无法统一,因此绩效审计围绕审计对象的目标展开较为科学,比如对确定金融政策目标的审计标准就是所依据的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和完整,对人行金融政策制定依据进行绩效审计的标准主要是关注所依据的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对人行营业部岗位设置的绩效审计标准主要是关注岗位设置的合规性和经济性,对人行某项职能的绩效审计标准则主要是关注职能发挥的效果。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