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如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录入时间:2004-12-17

  【中华财税网北京12/17/2004信息】 随着对国内外重大舞弊案的不断曝光,内 部审计质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毫无 疑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保障,环境的培育与优化不可或缺。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是指影响对内部审计服务水平及优劣程度进行控制的 各种因素,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规 范程度;“软环境”是指审计机构及人员和其他管理机构及人员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的理解程度及拥护支持水平。环境优化包括要素优化和关系优化两方面。   一、要素优化   要素优化是指“硬环境”和“软环境”各构成要素的个别优化,即机构设置、人 员配备、技术条件、沟通环境、制度环境的优化。   具体来说,机构设置的优化,要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构建内部审计质量 控制部门;人员配备的优化,要加强培训,引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亟需的高水平专业 人才;技术条件的优化,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 操作平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 为开展实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现实可行性;沟通环境的优化,要理顺3个关系, 即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相关机构领导者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与行业组织的关系、内 部审计机构的内部质量控制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 环境;制度环境的优化,把相关法律、法规真正纳入组织内部审计及其质量控制系统,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填补内部审计的法律空缺,建立更为具体的审计质量考核评价 体系。   二、关系优化   关系优化是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之间关系的恰当处理与控制。   首先,“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关系优化。“硬环境”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 操作基础,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前提条件;“软环境”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并最终决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与效率,必须实现两者的有机 结合。“硬环境”为“软环境”提供基础,“软环境”为“硬环境”创造进行系统控 制的理念保障。   其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的关系优化。通过合理整合,实现两者效用的最大化: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必须合理。将人员合理配置到合适的机构、擅长的岗位,做到人 尽其才;随着组织的变革和人员的变动,适当调整机构和人员,实现机构设置与人员 配备的动态关系优化。   第三,机构设置与沟通环境的关系优化。进行机构设置不仅要考虑机构设置上下 级之间隶属关系,更要考虑各机构之间信息沟通交流的流畅性,使机构设置保障沟通 环境的不断优化,同时促进机构设置的合理有效性,实现机构设置与沟通环境的同步 完善、优化。   第四,制度环境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关系优化。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在稳定中更加优化。 相对稳定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会进一步促进制度建设的健全、完善。   第五,技术条件与人员配备的关系优化。要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更 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使各岗位人员掌握高技能、具备高素 质。   综上所述,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的系统优化。会为内部审计质量的不断提 高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a2004121400813)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