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如何进行坏账准备审计

录入时间:2003-07-09

  【中华财税网北京07/09/2003信息】 一、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否准确   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反映和核算的内容,企业不能 任意扩大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实施坏账准备审计,应首先关注应收款项的真实性。   1、审查复核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审查内容包括:企业是否编制销货通知单;赊 销业务是否经过批准;货物是否已经发运;是否开具销售发票;应收账款是否已经收 回;企业是否进行应收账款的内部审计。   2、审查“其他应收款”的真实性。其他应收款是用于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 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以及已经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 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回所购货物时,按规定转入的预付账款。 其他应收、暂付款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应向职工收取 的各种垫付款项,备用金,存入保证金,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注册会计师应认 真审核其他应收款的原始凭证、总账和明细账,确认其真实性。   3、审查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转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当企业持有未到期的应收 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可以将其账面余额转入 应收账款;当企业持有到期的应收票据不能收回,可以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 当企业的预付账款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的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 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时,可以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后,再计提 坏账准备。   二、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合理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 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估计,并且按照一贯性原则,不能随意改变。审 计时应重点审查被审单位是否有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形,如:(1)当年发生的应收 账款;(2)计划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账款;(4)其他已逾期 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审计时应注意本期方法、计提比例与上期的 差异等线索,进一步深入分析,查找原因。   三、审查坏账准备的核算是否规范   1、审查坏账准备计算的正确性。审查时应注意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 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是否按其差额提取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 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是否按其差额冲 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为零,是否将“坏 账准备”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2、审查坏账准备核算的规范性。对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进行审计时应注意:对 于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经批准后方可作为坏账,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对已收 回并且核销的坏账,是否进行了规范的账务处理,有无不入账阶情况。审查企业是否 通过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控制,以免已冲销账款以后回收时被有关人员纳入私囊;是 否存在利用债务重组之便少提或多计提坏账准备的现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超出3 %~5%范围已列入管理费用的,年末是否进行了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调整,以确保 所得税的足额缴纳。   四、审查坏账准备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是否完整   由于计提坏账准备是一项重要的会计事项,除了披露本期提取的坏账准备总额、 计提比例、计提方法等,还应披露影响本年坏账准备在计提比例、计提金额、计提方 法等有变动或变动较大的事项。审查时应注意:本年度全额计提或计提的比例较大的 应收款项,是否单独说明其计提的比例及理由;是否说明某些金额较大或账龄较大的 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或计提比例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本年度实际冲销 的应收款项性质、理由及金额。若实际冲销的款项是涉及关联交易产生的,是否单独 披露;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或计提的比例较大,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或通 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应收款项,是否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 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应收款项中如有持公司5%(含5%)以上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 欠款,是否予以说明,并单独列示;如无此类欠款,也应予以说明;金额较大的其他 应收款,是否说明其性质和内容;列示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目前五名金额合计及 占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总额的比例;应收票据已到期尚未收回的转入应收账款的金 额和理由;“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金额及理由等。(Au20030604813)(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