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如何对中资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录入时间:2002-01-30

  【中华财税网北京01/30/2002信息】 开展境外中资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是一项新的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审什么、如何审尚无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是 目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此项审计既要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内容全面,又要考虑到境外企业所处的环境, 特别是要结合境外中资企业执行的当地会计准则和境外企业自身的特点,重点突出。 确定审计对象范围时还要注意使用谨慎原则,保证在港中资企业正常稳健运营。为此, 审计组确定以“内部审计”的身份对外,暂时未对其所属上市公司实施审计。经过全 面认真地分析判断后,明确提出如下审计目标和重点:一是摸清家底,揭露隐患,评 价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质量状况。二是以被审计单位本部为重点,以重大经营决策为主 线,最终落实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三是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报表,对其 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正确界定和落实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以合并报表为总揽,综合运用审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指标评价分析 等多种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该领导人任期内的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进行审计检查, 审查任期内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 增值情况,为评价该领导人工作业绩提供依据。 第二,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对被审计单位的重点部位、重 点资金和重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被审计单位资金运作中心--财务公司入手,了解 其总体资金的来龙去脉,对照资金性质与流向,注意与空壳公司往来资金的运作,并 对往来密切的单位及关联企业进行了延伸审计。 第三,关注重要事项。审计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并重”,即账本审计与个 别座谈并重;专项检查与调查研究并重,对重大决策事项和关联交易进行专项检查, 注意重要投资项目、资产重组和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及长期影响,落实经济责任。审 计人员力求跳出账本,捕捉正反两方面的信息,然后再返回到账本加以验证。 第四,注意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被审计单位自身及境外企业的 特点,检查其内部控制制度,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利弊,提出促进企业改善 经营管理的建议。 第五,强化综合分析,审计评价要适当。对中资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审计评 价,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全面性、客观性和历史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要全面地考察 被审计人员任期内的功过是非;客观性原则就是审计评价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不夸大也不缩小;历史性原则就是在认定经济责任时,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经 济环境和历史条件。审计人员不仅要看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办了几件实事,搞了几项 工程,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企业的资金来源、财力状况和负债情况。如果负债超过自身 财力可承受的范围,又缺乏后续财源,势必给后任留下沉重的包袱。在审计评价时, 注意将数据评价、事实评价和审计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为防范审计风险,坚持谨 慎原则,对证据不足、法规依据不明、未经核实以及审计未涉及的事项不予评价。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和做法,审计组核查了中资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查出 了企业财务收支活动中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初步界定了企业领导人员对审计查出问 题应承担的责任,促进了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