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税网北京01/24/2002信息】 当前,以企业重构、资产重组和组织结构
调整为重点的企业改制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加强审监督,防止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
流失具有重要竟义。本文结合实际,就资产重组审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方法做一
探讨。
一、 开展国有资产重组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审查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一是资产重组前,重点审计和评价企业清
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的真实性、合法性,鼓励企业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促进
企业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防止企业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中,设置账外账、
随意列销不良资产、擅自扩大非经营性资产范围,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资产重
组中,严格审查国有股权设置的合法性,对有意压低国有资产价值,动用企业资金交
纳非国有股的行为要重点揭露。三是要在资产重组后,尤其对股权多无化的控股公司,
应重点审计收益分配的合法性,评价资产重组的效果,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2、 注意审查企业履行的义务及经济责任。一是进行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
合法性审计,促进规范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行为,检查企业是否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
原则,检查有无弄虚作假,人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重大浪费等违法乱纪行为。二是
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检查财务报告是否如实反映经营状况,运用新的财务指标体系,
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三是审查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法人财产有了支配权,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必须对国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和责任。四
是全面审计和评价企业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对国有资产被授权企业的经营者是
否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盈亏是否真实,对拥有法人财产权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济
责任,必须按照《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
要求,予以全面审计和评价。
3、 注重审计企业国有资产效益性。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进行审计,善于运
用审计占有的资料,对企业经营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加强综合研究,进行审计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偶然中揭示必然,从个性中了解共性。克服就账论事简单地将
法规对照问题的处理方法,做到标本兼治,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如:从
了解企业内控制度入手,评价其内部管理体制的规范性。分析评价企业目标成本管理
现状,促进节支增效;分析评价资金管理现状,促进节资增效;分析评价产品质量管
理现状,促进降废增效;分析评价原料消耗管理现状,促进降耗增效;分析评价企业
的市场开拓能力,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分析评价企业技术改造能力和技术
的效果,促进国有企业增强发展的后劲。
二、注重改进审计方法,提高资产重组审计质量
资产重组审计有别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除运用一般的审计技术方法(如顺查
法、逆查法、核对法、盘点法、观察法、鉴定法)外,还应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适
时改进和完善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质量。
1、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定量的数据审查,如对所有者权益、
考核期与上期进行定量的审定,经过比较分析,得出定性的结论,并对国有资产保值
及增值情况作出评价。
2、 统计抽样审计方法。随着现代化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单纯的抽样判断方法
已不适应。而在现代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基础上建立的统计抽样审计方法,避免了人为
的主观性,比较科学客观。同时由于可以估算误差系数,确定安全的取样数量区间,
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所以在资料比较齐全的情况下,审计大宗重组资料时使用统计抽
样方法,既可以提高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又能保证一定的准确度和控制误差范围,
提高审计质量。
3、 计算机系统审计和辅助审计的方法。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应用,以及审计
手段的现代化,在对资产重组审计中,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
审查会计电算化程序,如审查业务流程图,应用程序软件,以及对程序进行符合性测
试;二是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将审计中的计算、比较、分析以及结果,通过计算机软
件执行,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