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入世后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录入时间:2001-12-21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1/2001信息】 深入了解WTO规则,正确估价却把握入 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调整、完善未来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发展战略,以积极主动的 姿态应对挑战。是日前审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有人认为,WTO则是国际贸 易领域的法律规则,对审计工作没有具体的直接影响,审计机关作为事后监督部门, 既不是贸易政策的制定者,也不是贸易活动的参与者,没有必要盲目跟风,大谈什么 “机遇与挑战”。审计总是在—定的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审计 发挥作用的范围、力度和效果也就有所不同。在入世的背景下,加快对不适应WTO 规则的涉外体制、法规和政策的调整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深化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上有更多举措,付出更 多努力。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更深刻、影响更久远的革命,与此相伴随的,是审计环 境的必然变化。审计机关在这场革命面前不能无动于衷、置身“世”外,应当以开放、 前瞻的态度,未雨绸缪。 入世后审计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入世后审计机关所面临的新挑战,全在于审计环境变化给国家审计设定的新课题。 具体而言,审计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主要有: ——财政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调整审计工作格局。入世后,财税体制改革将进一 步深化,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起来。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将得到调整,公共事业如 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建设将是财政支出的重点。政府还将 进一步改革税制,完善税收体系,加强税收征管,增强财政实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 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不断推进,公司治理逐渐规范和完善。 国家审计将不再是企业监管机制中的主要力量,监督公共财政、检查公共账目是国家 审计机关最基本的职责。审计机关的工作格局面临“结构调整”,工作重心将转移到 财政审计上来,财政审计将成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法治环境的变化呼唤新的审计类型出现。入世后我国的法律机制在引导利 益行为、调节利益矛盾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立法、执法水平会有新的提高,有效约 束政府行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制度安排也将日益完善。可以预见,经过一 定时间的努力,市场经济秩序将趋于规范,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审计如果只是注重真实性、合法性目标,偏重于通过常规的财务审计查处问题, 将难以满足政府宏观管理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 基本规范、绩效审计的实践依据不断充实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应当把绩效审计及时提 上日程。 ——技术环境的变化挑战传统的审计方法。当今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 历史潮流,网络将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入世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将进一步加快,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经济活动更活跃,交易领域更广阔,交易形式多 样化,业务更显“无形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快速普及,会计数据、经济业务信 息的记录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都发生改变;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 计系统大相径庭。这对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 手段,实行“科技强审”,已迫在眉睫。 ——政治环境的变化要求审计为社会主义民主服务。入世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步伐也将加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人大 拥有属于自己的有效监督手段的要求将更加明确。政府机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内部 监督机制逐步健全,将使现行体制中国家审计事权范围缩小成为可能,也为审计独立 于国家行政职能之外提供了可能性。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增强,人民群众享有更多 的知情权,还必然要求审计机关实行政务公开,通过大众传媒等渠道经常向社会公众 披露审计结果。 ——人力资源环境的变化挑战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战略。审计环境变化对审计机 关人力资源结构、团队素质和个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审计机关人力资 源状况与这些要求之间还有相当距离,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性将日益凸现,任 务愈发艰巨。入世后,一方面国家审计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另一 方面,更为严峻的形势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范围扩大、频率加快,国内 外企业、社会审计组织将凭借其优势品牌,依靠灵活的用人机制、富有吸引力的报酬 体系,与审计机关争夺人才。 前审计机关应着手研究的应对措施 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入世后,特别是在近 几年的过渡期内,审计机关应当在继续发挥职能作用的同时,着眼于新形势下的新发 展,通过战略规划、资源整合,积蓄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当前审计机关可从 下述方面着手研究应对措施: 首先要以有效应用为目标,推动WTO知识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审计干部学习W TO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基本原则、基本常识上,要致力于培养适应开放经济环 坑的新思维,强化依法审计意识,树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执法观念。学习中,应针 对不同审计业务的需要,认真研究WTO规则相关领域的具体条款,及时掌握我国对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清理、修订情况,分析制度变化给政府行政行为、相关行 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及其与审计的关系。 第二,针对审计环境、对象的变化,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预算执行审计是国家审 计的永恒主题,要继续牢牢把握,并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规范、深化、提 高。入世后,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强化金融审计应当成为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 入世还将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的范围、规模、形式会有新的变化,如何加 强和改进外资运用审计,也需要审计机关认真研究。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世后其特殊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审计机关应当把对社会保 障资金的审计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外,当前一些社会审计组织受到利益驱动, 背离职业道德和独立审计准则,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协助客户弄虚作假,损害了 行业形象,削弱了职业权威和竞争能力。入世后会计审计服务业竞争更加激烈,审计 机关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监督,促进其依法执业,增强竞争力。 第三,“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与综合运用审计成果并重,积极探索绩效审计之路。 严肃查处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规范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行为,仍应作为一 个时期内审计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此基础上,审计机关还应拓宽视野,应多地关注 经济运行和政府管理的宏观层面、善于从大量分散、零碎、表面上彼此孤立的微观审 计成果中,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强管理、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对策建议。尤其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改革投融资管理体制、 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治理机制、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利 关系等方面,应该有审计部门的声音。在条件成熟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经济体, 侧重审查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探索在中国实行绩效审计的道路。 第四,继续大力推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推广应用。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是适应新 技术革命要求,解放和发展审计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各级审计机关要提高对审计技本 手段现代化重要意义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转变观念,稳步推进技术普及和应用工作。 还要看到,目前审计机关运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相当部分是“绕过”计算机 的,潜在着审计风险。必须着眼于未来发展和防范审计风险,探索新的计算机审计模 式,组织力量研究对测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远程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实施 实时监控等问题。 最后,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吸纳和培养高层次的宏观经济研究人才。审计机关必 须制定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战略,营造优秀人才愿意来、进得来、留得住的有效机制 和良好氛围,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仅仅精通财会知识,眼光局限于账本,不具备宏观 经济知识和宽阔视野的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政策评估等新的审计领域中将难以胜 任。审计机关应注重吸纳宏观经济理论功底扎实、政策研究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同 时要从现有人员中遴选可造之才,加大培养力度。除加强自身建设外,还可以探索聘 请外部专家参与审计过程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