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CPA考试教材导读:《审计》(三)
录入时间:2001-06-13
【中华财税网北京06/13/2001信息】 第五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本章的基本内容包括:1.理解设计总目标;2.掌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3.理
解审计约定书;4.了解审计的范围;5.了解审计的过程。
第一节 审计总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从查错防弊逐渐演变为判定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并表示意见。
二、我国独立审计的总目标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
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
将审计总目标规定为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业务是
会计报表审计,发表意见的对象是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则希望注册会计师
为会计报表的“三性”做出鉴证,以帮助他们做出有关判断或决策。
第一, 各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于会计报表往往有着各自的利益,且这种利益
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大不相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常常担心
被审单位提供带有偏见、不公正的会计报表,为此,他们纷纷向外部独立人员寻求鉴
证。
第二, 会计报表是其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最主要的资料来源。
第三, 由于会计业务的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日趋复杂,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因
缺乏会计知识而难以对会计报表的质量做出评估,所以他们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
表的质量进行鉴证。
第四, 距离遥远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往往难以直接评估会计报表的质量,为此,
他们要么盲目相信会计报表,要么依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第二节 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
审计的总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
师在进行审计时,应将审计中目标具体化。同时,注册会计师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管
理当局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管理当局负有会计责任,解决的是
对会计报表的认定问题,而注册会计师负有审计责任,解决的具体目标基于审计总目
标和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而确定的。
一、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就是要通过审计对管理当局的会计报表发表鉴证意见,因此“认定”
与“目标”的关系包括:
(一)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一般有如下五个方面的认定:(P133──137)
1.存在或发生认定:
“存在或发生”的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
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存在或发生”认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那些不
应包括的项目(如不存在的项目或不曾发生的交易结果)挤入了会计报表,并不涉及
所报告的金额是否正确。
2.完整性认定
“完整性认定”是指:在会计报表中应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这里须注意,有关“完整性”的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应包括
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也不涉及所报告的金额是否正确。
可见,“完整性”认定与“存在与发生”认定正好相反,它主要与会计报表的组
成要素的低估(也称“缩小错误”)有关。
3.利与义务认定
“权利与义务”认定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
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须注意该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4.估价或分摊认定
“估价或分摊”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是
否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
金额在报表中列示适当:
(1)有关交易的入账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总值、净值
(2)数学上的正确性(计算精确性)
该认定还涉及管理当局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P138──140)
5.表达与披露认定
“表达与披露”认定是指: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
说明和披露。
二、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
具体化
总目标 具体目标
(1) 一般审计目标 ── 所有项目审计均须达到的目标
(2) 项目审计目标 ── 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
1.一般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总体合理性 ── 具体审计目标可分为两类:一是总体合理性目标,二是其
他具体目标。
(2) 真实性 ── 所列余额真实。──存在或发生
(3) 完整性 ── 发生的金额均已包括。──完整性
(4) 所有权 ── 所列金额确属公司所有。──权利和义务
(5) 估价 ── 所列金额均经过正确估价和计算。──估价或分摊
(6) 截止 ── 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适当的期间。──估价或分摊
(7) 机械准确性──估价或分摊
(8) 披露 ── 财务报表中适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表达
与披露
(9) 分类 ── 所列金额的分类适当。──表达与披露
2.总目标、具体目标和认定的关系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一方面是对总目标的具体化,另一方面是基于被审计单位管
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因此,应明确以下两点:
(1) 具体审计目标与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存在着内在的对应关系。管理当
局做了哪些认定,注册会计师就要相应判定审计目标,最终对认定做出确认。
(2) 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而项目审计目标是一般目标的延伸。
第三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可对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审计完成阶段作一般了解。
第四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
一、 概念和作用
作一般了解。
二、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作一般了解。教材第143──144页。
(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
(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a.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
b.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
c.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d.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
e.其他
(3) 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
a.评价执行审计的能力
b.评论独立性
c.保持应有谨慎的能力
(4)商定审计收费
(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教材第144──145页。
(1)签约双方的名称
(2)委托目的
(3)审计范围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被审计单位负有会计责任,会计师事务所负有审计
责任。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约定双方责任,不但可以确认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而且
还可提请被审计单位明晰其应负的责任。
(5)签约双方的义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按约定时间完成
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对在执行业务过程中获悉的商业秘密保密。被审计单位应
履行的主要义务有:及时提供注册会计师审计所需要的全部资料;为注册会计师的审
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按约定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6)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的使用应当与委托目的相关,委托人须正
确使用。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关。
(8)审计收费。
(9)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
(10)违约责任。
(11)签约时间。
(12)其他有关事项。
四、审计范围:作一般理解。教材第145──147页。
就会计报表而言,凡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关、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有关的
资料,均属于会计报表的审计范围。
(一)与会计报表有关的资料 a.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性资料是否可靠;b.有
关资料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得到适当反映
(二)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关 a.绝对肯定的审计意见是难以形成的;b.发现
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的迹象,并可能导致重要反映失实时,须扩大审计程序,以证实
或排除疑点;c.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根据情况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
报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