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CPA考试教材导读:《审 计》(一)
录入时间:2001-06-13
【中华财税网北京06/13/2001信息】 一、应试的一般规律
去年《审计》合格率在五科中是最高的,因此应当说考生的成绩,大部分还是可
以的。估计今年也不会太难。
(一)命题的一般规律:
1、 全面考核。基本上是章章有题,即使是非重点章,也要出个别客观题,以达
到考核知识复盖面的目标。
2、 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几乎年年考,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考核同一个知
识点,而且所占比重还比较大。
3、 抓紧实务。历年《审计》考试都强调注重实务操作,要求考生对理论和实务
做到融会贯通,理论结合实务的考题也从原来的综合题扩展到了简答题甚至客观题,
而且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审计准则在实务中的运用。
4、 注重对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整理能力的考查。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业
知识,经过专业训练,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审计》考试越来越注重对
考生能力的考查。而这些题目,主要放在综合题上。
5、 在审计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会计知识。1997年以前,主要强调审计只考审计
的知识,涉及到的会计知识由会计课程来考查,因此,在考题中很少涉及会计知识。
近年,则越来越强调会计知识,强调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依据独立审计准则,
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计,不再回避涉及到的会计知识。
2000年一大部分考生失误主要是在会计基础知识不牢固。
6、 注重审计准则,特别是新颁布准则的考查。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
的依据,他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符合注重考查实务
操作的要求,因此,每年的试题中都大量考查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
(二)今年《审计》命题的特点:
1、 体系有了变化。今年的教材经过修改后,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因此,考生
在复习时,应当按照新体系、新思维去掌握。
2、 今年新发布了几个审计准则和指南,应当是复习时的重点。但接到书以后,
发现有许多新内容并没有纳入到教材中,比如,大家最关心的验资问题,有了新的指
南,包括验资范围、程序、报告等内容,解决了一部分在验资中的一些法律责任问题。
但新教材没有包括指南的内容。还有关于商业银行的审计,教材中也没有相关内容。
据说:第一,写教材时没有来得及写进去;第二,验资这个新指南经过“各方协调”
后,变得已经是“四不像”了,各个部门从部门的立场出发,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大
量的修改,中注协迫不得以采纳了一部分,结果新出台的验资指南,还是不太理想。
验资的法律责任,CPA行业与法律界以及经济实务界历来在认识上存在很大分歧。但
对考生而言,没有关系,教材怎么写,你就怎么答,总会给予分的。
3、 今年会计变化很大,会计是审计的基础,审计应当跟着会计走,这既是国际
惯例,也是考试规律。但有的权威人士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言,审计是独立
的学科,审计不是会计,考审计不能包括会计的内容,如果要命题,也应当作为已知
条件告知考生;有的认为,搞审计的不懂会计,那是寸步难行,但那只是就工作而言,
如果每门课程都是这样,那只需要把五门课综合起来作一门课考试好了,何必分成五
门呢?因为那都知识是作为一名CPA应当掌握的。估计从考试的角度而言,今年各门学
科都会相对独立些,因此,考审计不应该更多地涉会计知识,但不等于没有。
4、“不做假账”是至理名言,但CPA不做账,只查账。目前,假审计报告仍然是
“层出不穷”,打假治乱仍然是CPA行业的重点整治任务。因此,各种典型案例仍然是
综合命题的主要“题库”。
5、 证券市场是影响会计、审计的重大因素,审计、审核年报、中报是CPA工作的
主要任务,因此,考生可以从证监会的有关信息披露要求去寻找一些重点题目的方向。
6、 财政部已经发布了今年 CPA命题指南,命题的大致框框已经基本确定。审计
考试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检测考生的判断能力。根据命题指南的规定,过去在《审
计》命题中的文字游戏、否定之否定等题目,估计不会再出现了,考生应当集中主要
精力把概念、原理弄清楚就可以了。
(三)对考生复习的要求
1、 全面复习。考生必须全面复习,通读全书。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复习时不能
采取猜题、押题的办法。
2、 把握重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将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这是顺利通过考试
的关键,每年考核的重点、难点知识占绝大部分比重。
二、《审计》教材的复习内容
全书共十六章、627页、47万字,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基本知识。包括第一章到第四章。可以说这部分的知识属于非重点,属于每
年命题时考虑复盖“面”的知识。这类知识一般难度较低,考生只要看看就能明白,
这部分的知识多以客观题的考查为主。
二、基本方法。包括第五章至第九章及第十五章。这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是历
年重点考查的内容,考生应将这部分知识理解透彻,做到融会贯通,不仅能解答客观
题,更要注重综合题。
三、报表审计实务。包括第十章至十四章及第十六章。这部分的知识可以说是属
于次重点,也是历年比较容易命题的地方,对这类知识,要求考生应明白其原理,很
多程序性东西自己做做题就应当明白,无需死记硬背。
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本章主要介绍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考试时,本章命题较少,
一般都是客观题。
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和发展;2.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
的目的;3.了解审计的类别;4.了解审计监督体系;5.了解审计的对象;6、了解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的起源与发展
这个问题考生只需做知识性的了解。了解世界典型国家的各民间审计发展的几个
阶段及其启示。根本原因是两权分离。注册会计师的特征就是客观、独立、公正。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五十年代的那一段,看看而已,重建和恢复及发展的那一段,
且听后人评说。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概念
一、 审计的概念。第9页最后引用了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的一句话,简而言之,
审计就是审会计。IFAC、AICPA的定义还有“特定财务报告框架”和“公允会计原则”
的标准。中国的定义等于没有下定义。
二、 审计类别。了解一下即可。这六种分类的方法并不一定科学。
三、 审计的目的。包括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一般目的包括合法性、公允性、一
贯性三个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违反这三个目的的在数不少;特殊目的主要包括按
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对报表组成部分进行审计、对法规、合同所
涉及财会规定遵循情况进行审计、对简要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等。
四、 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类型的关系
一、 审计监督体系。按照书的说法,审计按不同主体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
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并相应形成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政府
审计体现了较强的单向独立;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注册会计师审计则体现了双向独
立──独立于委托人,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审计监督体系三方向,既相互联系,又各
自独立,各司其职,泾渭分明的在不同领域实施审计,它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
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必须明确,这里讲的“监督”,是指对社会经济活
动的监督,而不是“三审”之间的监督。教材不便说明白,政府审计不能管注册会计
师审计,从法律体系上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管机关是财政部,不是审计署。政府
审计查会计师事务所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但现实是查了,还要继续查下去,显然这
是不对的。
二、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在审计方
式、审计对象、审计监督的性质、审计实施的手段、审计的独立性和所依据的审计准
则等方面均存在区别。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两者一为外审,一为内审,在独立性、
审计方式、内容、目的、职责、作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区别。但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
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审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
这一章主要是阐述《注册会计师法》和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体制。但是:第一,
《注册会计师法》正在修改中;第二,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体制正在大变动中。因此,
考生可以只是看看而已,老师没法出题,也可能出的题与现实不符,与领导意图不符。
因此,建议命题老师这一章最好不要出题,否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按审计学来说,这两章均不属于审计学的范围,建议今后不要再写进《审计》教
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