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管理
录入时间:2001-05-25
【中华财税网北京05/25/2001信息】 内部审计源远流长,其历史几乎同国家审
计一样古老。但现代内部审计则是在本世纪40年代初应企业管理之需要而产生的,它
是一项世界性的事业,正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转
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极有必要探
讨认识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密切关系,总结经验,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建立健
全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改革和企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一、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出现了委托
受托的经济责任关系后产生的。财产所有者需要内部审计作为第三者对财产经营、使
用者进行经济监督,检查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内部审计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
历史阶段:一是早期内部审计,产生于西欧的奴隶社会,其形式有庄园审计、宫庭审
计、寺院审计、行会审计,但它们在人员、组织、方式、方法等方面还不定型、不规
范;二是近代内部审计,始于18世纪产业革命。由于规模化生产形成,工商企业迅速
发展,出现了由若干股东投资建立的股份公司,股东们一般不直接参与日常经营管理,
但为了自身利益,都十分关心企业经营情况、利润分配情况,便于组织人员进行审
查监督。20世纪初期,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发展,这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和
企业经营机制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此时,涌现出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建立规模庞大的
托拉斯,生产技术发展很快,经营范围迅速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多,机构庞大,
所属单位多,公司首脑自身无法经常检查监督,需要专职的人员代表公司检查各部
门、各分支机构的工作效率、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公司经营决策、目标和方针的
贯彻执行情况,于是开始设立内审机构和人员。三是现代内部审计,进入20世纪40年
代,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尤其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
管理层次分解迅速,市场竞争趋向激烈化。企业管理方面对内部审计产生了更为迫切
的需要,推动内部审计的新发展。在理论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内审工作经验,科学地
建立了内部审计理论体系。在组织方面,美国、西欧的不少企业设置了独立内审机构,
培育了一批富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成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容方面,除
了传统的财务审计外,还从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防止经济损失等方面开拓
审计领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内容的经营审计,成为内审工
作重点,由此推动内审工作的广泛开展,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当前,
像美国、澳大利亚、西欧等国家的大中型企业多数都建立了内审机构,配备了相当
多的审计人员,如美国纽约港务局共有9000名员工,审计人员多达120名。审计在企
业中地位比较高,权威性强,被公认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企业
管理科学、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概括地说,内部审计就是在一个单位(部门、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的审计机构和
配备的专职人员,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经营方针政策及规章制度,独立地对本
单位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以监督、评价和鉴证本单位内部
各部门各实体以及主要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服务。从
本质上讲,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手段,而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一种控制或监督,也可
以说是企业内部高层次的独立、综合的监督形式,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中的一个组成
部分。内部审计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其特点和优势决定的。首先,内部审计地位超
脱,具有超然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内审工作独立于企业生产、技术、财务等管理
部门之外。不参与企业的这些具体业务活动,与之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仅能够做到
客观公正地监督和评价,而且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其它监督、控制行为进行再监督、再
控制。其次,内部审计工作综合性强,具有对本单位的情况熟悉、审查范同广和掌握
信息及时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1982年确定实行审计制度,随之建立起社会主义审计体系,其组成部分有三:
一是国家审计,即在各级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对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审计
监督;二是内部审计,包括部门内审和单位(企事业单位)内审两部分,主要是代表本
部门、本单位对内部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三是社会审计,接受外来委托,依法独
立承办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实行有偿服务,发挥补会监督、公证作用。在这三个组
成部分中,内部审计处于基础地位。内部审计在促进部门、企业加强自我约束的同时,
也为外部审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打下了好的基础,而且能够配合外部审计,提
供内审资料,节省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我国内部审计虽然开展仅十多年左右的时间,
但发展很快。紧紧地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和部门、单位的经营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审
计工作,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厂
长经理离任和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等审计项目,还广泛开展审计调查,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提供领导决策服务。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审显示了其重要的职能作用:查
错防弊,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保证企业依法经营防止企业发生潜亏,确保企业财产保
值和增值;当好部门、单位领导的参谋助手,服务于各项决策和市场竞争堵塞管理漏
洞,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评价经济责任,为履行、兑现承包合同和明
确有关人士的责任服务;加强审计把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节约资金、避免损失。
内部审计开展的工作和发挥的作用,是部门、单位其他职能部门不能完成和实现的。
可以说,没有内部审计,现代企业管理中就客观存在着一个空白。
三、深化国企改革迫切需要内部审计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家一方面积极培育发展市场体系,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自
行调节经济运行;另一方面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措施,
使企业完善经营机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企业的内外环境和条件
必然发生全新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对内部审计的需要也
更为迫切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走向市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任何企业都不可回避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必须首先加强经营管理,发挥管理的决策、计划、协调、控制等方面的职
能作用。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加强营销手段、提高市
场占有率等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为适应企业外部市场竞争的需要,作为企业经营
管理重要手段的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各
项规章制度,加强经济活动控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消除企
业的内忧;另一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经营决策、生产技术、资金运用、产
供销业务等项目的审计及审计调查,重点审查各个环节和业务的合理性、先进性和效
益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
市场竞争的实力和能力。
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目的是推动
企业进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仅有这“三自”还不够,
如果缺乏自我约束,企业经营机制就不会得到全面转换,就会造成自主经营下的经
营混乱、自负盈亏下的损失浪费和自我发展的难以持久,而理论和实践已证明,内部
审计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企业新的经营机制中不可或缺。现
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内部审计的地位更为明确。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是其基本内容之
一。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包括内部组织机构、领导体制、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规范的
组织管理制度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权责明
确,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异然这种机制离不开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由
于企业公司化,形态上更接近国外企业,这更便利了借鉴国外内审经验,如内审机构
设置模式、内审职责权限、审计标准方法等方面的做法。因而从企业的内部需要上看,
内部审计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必然会进一步认识内部审计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为重视支持内审工作,内部审计也必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
越来越大的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