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与方式的特征
录入时间:2001-04-03
【中华财税网北京04/03/2001信息】 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理念的核心是,内审人
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并要将所提建议当作本部门的服务
产品向管理当局积极推销,以大大提高审计的效果。而现代内部审计方式的精髓则是
参与式审计,即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分析错
误和问题的实际及潜在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充当经营
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汴责任参谋和助手。具体来说,
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和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一、 在审计内容是,强调以经营审计为重点
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因而其工作重点放在
财务审计上。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
竞争能力,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种严峻经营环境的挑战
下,逐渐推动了往日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管理当局的新要求,逐
步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这一转变过程可从国际
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
化中清楚地反映出来。协会于1947年最初发布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师
主要处理会计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但也可以适当处理经营方面的问题。”这时,强调
内部审计人员的根本职能是进行会计和财务审计,审计对象刚刚涉足经营活动领域。
1957年修订后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会计、财务及其它
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从而将经营审计和财务审计并列起来,同等重视,向前
迈进了一大步。1971年,协会再次修订《职责说明书》时进一步指出“内部审计作为
对管理当局的一种服务, 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这就将现代
内部审计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组织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大大拓宽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领域。
此外,1971年的说明书还为内部审计师增加了一项新的职责,即“提出改善经营的建
议”,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此后,协会于1981年和1993年修订
说明书时又更明确地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评价所在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与
管理活动,从增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着眼,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
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
目前,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深入。从美国来看,内
审部门已广泛开展了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
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推销(包括广告促销效果)审计、研究与开
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
有的企业内审机构甚至对环境污染、社区关系等因素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的影
响也进行评估,“绿色”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也成都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据全
美天然气协会和爱迪生电力协会调查,1989年美国公用行业的企业内审工作时间只有
19%用于财务审计上(且还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其余时间都转向了
经营审计。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情况与美国相似。在日本,
由于企业强调雇主和雇员间结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注重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领带
与和谐关系,因而内审部门更少开展诸如财务收支审计、雇员欺诈行为调查之类的制
约性审计,而是将工作重点致力于改进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等建设性审计上。
内部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以经营审计(经营活动的评价和改进)为主
导,这是西方企业现代内部审计理念的最显著特点。
二、 在审计策略上,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
参与式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审计开始时,就对被审部门抱着信
任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2)征求被审部门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3)及时与
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
(4)向补审部门报告期中审计结果,期中审计报告可以是口头的,非正式的,以便及
时就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5)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采
用建设性的语调,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
措施上,被审部门已经采取的改进行动也包括在审计报告中,以反映他们对审计工作
的积极态度。
例如,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白热化对公司生存
和发展命运的严峻挑战,不断改进审计工作,采取了解决问题导向型的审计方式。即
鼓励被审部门的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提出所关心的问题;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使用正面而
非责难性的措辞,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指明可改进的机会,不简单地予以暴露;
只向被审部门提供其需要的有用信息;针对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不同需要,提出不同
的审计报告。其中,反映重大审计问题的报告和审计总结报告呈现送最高管理当局,
以便获得他们的支持、协调和授权;而详细性的审计建议报告则直接送给部门经理或
第一线管理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就地改进问题。内审部门采取这种新型的审计
方式改善了与管理人员的关系,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提高了公司
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因而倍受公司管理当局的赞赏。
三、 注重将审计结果的传递作为向管理当局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一种良好机会
实践证明,审计报告中所提问题是否受到重视,所提建议能否付诸实施,直接取
决于管理当局的兴趣和决心,而公司管理当局的兴趣和决心又与审计报告的吸引力。
即审计报告的质量和编送艺术有很大关系。因此,西方内审部门在编送审计报告时,
很重视事实的准确性、清晰性、建议的可行性、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送的及时性。同时,
为使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易于理解和令人印象深刻,审计人员还很注重通过图表、照
片、幻灯等直观形象的手段来阐述情况,争取管理当局的重视和支持。
在企业管理当局要求提供更富建设性服务和内审部门自身希望扩大审计效果以巩固、
提高其组织地位这两个动因的共同作用下,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变革持续不断地进行
着。进入90年代后,西方国家企业面监的经营风险普遍增大。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实
行多样化经营,进入了众多以前未涉足的领域;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控制链条大大
延长;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导致计算机犯罪凸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扩充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革新工作方
法(如特别强调联合被审部门一起进行审计),紧紧围绕企业经营风险的甄别、评估、
控制和防范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