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拿什么“说话”

录入时间:2000-10-24

  【中华财税网北京10/24/2000信息】 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是实现经济责任审 计目标、完成审计评价的保证。笔者认为,审计评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数字指标进行评价 (1)资产保值增值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这一指标是评价企业领导人员对国有资产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及经营者任期内 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指标计算时,应扣除如国家直接投资、政府无偿划入或调 出、资产评估增值或减值、住房周转金转入、接受捐赠、清产核资增加等非正常经营 增加或减少净资产等因素。该指标小于100%为未实现保值,等于100%为保值,大于 100%为增值。 (2)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报酬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和评价企业领导 人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评价这一指标的高低,可与任期前或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 (3)总资产周转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辅之以流动资 产周转率,用以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对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情况。计算该指标时, 应剔除企业不良资产(如不良存货、三年以上应收款等)。 (4)不良资产比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总资产×100%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国有资产潜在损失的情况。审计实践表明,不良存 货(库存产成品高于售价、原材料成本高于市场价)、不良投资、不良债权(三年以上 应收账款)已成为当事人及领导人员中饱私囊的惯用手法。特别是不良投资,其直接 原因往往是企业领导人“金蝉脱壳”、化大公为小公的避风港。该指标最能充分体现 企业领导人驾驭全局的能力。该指标越低越好;指标越高,则表明领导人员或班子集 体成员中的问题越严重。 (5)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负债水平、风险程度、筹资能力及偿债能力。一般认为,资产负 债率以50%左右为宜,超过100%,则表明资不抵债。 (6)投资收益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总额/长期投资总额×100% 该指标用以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投资决策能力。将该指标与企业毛利率或同期银 行贷款利率作比较,可以判明企业投资效果的高低。无论投资效果好坏,都要分清企 业领导个人在投资决策中应承担的责任。 通过对审计确认的上述六项指标的量化分析,并与领导人员任期前的相关指标进 行对比,可以判明被审计者任期内的经营业绩情况;与财政部门颁布的同行业标准值 对比,可以判明被审计单位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2.用事实进行评价 用事实评价的方法能体现审计评价的客观性特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履行职责如 何,经营管理能力如何,是否清正廉洁,这些都要靠事实来说明,只有实事求是方能 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职工关心的敏感性问题,审计人员应依据调查核实后的结果 有针对性地对企业领导人进行评价。 3.用审计结果进行评价 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要结合企业资产、负债、 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查证结果,从而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对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 规问题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4.运用专家咨询组意见进行评价 审计评价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仅有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难作 出客观公正的结论的。我们建议成立一个由管理专家、会计审计专家、人力资源专家、 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集思广益,利用专家咨询组意见进行评价,从而增强审 计评价的权威性。 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客观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评 价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评价的依据是审计查实的会计报表数据及其经济活动,评 价的标准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财务会计制度。评价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对非审计事项不得进行评价。对无法从会计资料、统计资料等经济资料中取证 的非审计事项,如企业改革、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等反映领导干部政绩的事项,审计人 员不得进行评价。 2.对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不得进行评价。如果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搜集的 审计证据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明力不足,说明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明材料不能成立,审计 工作还不够深入,对此类事项在审计评价前须补充取证,否则不作评价。 3.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不得评价。对一些具体事项虽属审计事项,但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不能进行评价,如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有的仅从领 导人员的述职报告中取证,未与相关的会计资料进行核实,亦不能进行评价。 4.对某些审计事项经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再作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经济 责任的一些审计事项,有的很难断定是非,这就需要在综合分析客观环境因素的基础 上,作出审计评价。 5.要客观、量化地反映被审计人任期内的政绩和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 计评价,必须以审计后的事实、经济指标为基础。要讲够成绩,点透问题,准确地反 映领导人员任期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aj20001023002051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