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改良思路:红旗不倒,彩旗飘飘
录入时间:2008-04-16
【中华财税网2008/4/16信息】 安然申请破产后,安达信CEO对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作为猛烈抨击,称“以历史信息和单一每股盈利数字为重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过时了和已经不适应当今新的商务模式、复杂的财务结构和与此相关联的商业风险了。”可是研究报告表明,正是公允价值计量导致安然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失败,笔者以安然会计失败为例证明公允价值改良是如何误导了投资者,并提出“红旗不倒(坚持历史成本为核心),彩旗飘飘(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补充)”的会计计量改良思路。
安达信CEO约瑟夫•布拉尔迪诺(Joseph.Berardino)在安然申请破产的第一时间内发表他的著名反思,该评论从四个方面对安然事件作了反思:反思我们的会计准则、改进我们的财务报告模式、改革我们的规范环境、改进我们资本制度中的会计责任。应该说,安然这位CEO这份反思是非常有力度的,后来的会计改革法案基本上是按这个思路进行的,最有名的是其“反思我们会计准则”提出的“形式重于实质”引发了美国会计准则由“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转变,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他的第二个反思:改进我们的财务报告模式,这也是一段很经典的评论,笔者全文引用 :
“改进我们这个已支离破碎的财务报告模式。安然的倒闭,有如网络泡沫的破灭一样,它提醒我们,以历史信息和单一每股盈利数字为重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过时了和已经不适应当今新的商务模式、复杂的财务结构和与此相关联的商业风险了。
安然披露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包括2000年报中的一份8页纸的管理讨论和分析和16页纸的报表附注;一些分析师研究了这些材料,并以卖空来赚取了利润。但其他一些资深的分析和基金经理人则说,尽管他们被搞糊涂了,但最终还是买了并损失了钞票。
我们需要修正这个问题。我们不能长期忍耐资本市场上的财务报告系统只提供大量复杂的有关过去发生过什么的信息,而不顾一些理解能力有限的投资人理解当前正在发生什么和未来可能发生什么的需要。
我们需要迅速但又是小心的转向一个更动态更丰富的报告模式上来。披露需要持续性的,而不是期间性的,以反映当今持续运转的资本市场。我们需要提供几套相关的信息。我们需要扩展核心业绩指标的数量,而不仅仅只是每股收益,以传递给投资者真正能理解公司商务模式和它的商务风险、财务结构和经营业绩的信息。”
安达信CEO如此严厉批评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但好象并没有在美国引起很大的反响,国内学者也少有对他的这段话作出反响,但笔者查到著名会计评论人张连起的对此的一段评论,但基本上也是引用这位CEO的原话,张连起老师认为现行财务报告系统产生于属于工业时代的上个世纪30年代,言下之意是现在已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年代,传统的财务报告已不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是这样吗?
安然崩溃主要是经营失败导致,但会计未能真实、公允反映安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其会计也是失败的,这种会计失败主要是会计准则的失败,会计失败与财务欺诈不同,财务欺诈是行为性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失败是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美国正是基于此,强调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但这种反思是不彻底的,安然主要会计问题有两个:一是与SPE相差的合并报表及关联方问题,二是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的计量问题,现在主流反思是围绕第一个问题展开,而对第二个问题反思甚少,笔者一直认为,正是“公允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导致安然金融衍生工具计量的失败。安达信CEO以安然为例指责历史成本财务报告模式是有失偏颇的。
这是一篇笔者认为至少在国内分析安然会计问题最有深度的一篇文章:复旦大学施欢欢 鲁直 张文贤 发表在《证券市场导报》上的《由安然破产案透视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文中认为 :
逐日盯市的会计计量方法在能源合同中的使用使管理层可以“有选择地”选择确认早已存在的“可实现而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从而为管理层利用这种会计方法人为操纵利润打开了方便之门。之所以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是认为由此得出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然而由于缺乏对公允价值确定的进一步研究,使得在实务中对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管理层的估计。同一项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计方法不一样,得到的金额就不一样。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怎么是逐日盯市会计?
逐日盯市会计是FASB允许的,公司通常在每个季度末对能源合同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将账面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同时确认相应的利得和损失。因此,管理层在使用逐日盯市会计的时候具有很大的操纵空间。FASB曾对这一会计处理进行过争论,但最终还是决定将解释权让给各个公司。
安然如何利用逐日盯市会计?
安然公司在2000年年报附注中对于交易目的的衍生合约和套期保值目的的衍生合约分别采用逐日盯市的会计处理和保值会计处理。近年来,安然公司大量从事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投机、保值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如果合同被确定是一个能源交易合同,GAAP要求按公允价值调整出于交易目的的能源合同,确认利润和损失,另外还应单独在财务报表或附注中进行披露。同时,GAAP还提供了一套指标用于判断一项能源合同的交易是否是出于交易目的。在逐日盯市会计方法下,用于交易目的的远期合同(Forwards)、互换合同(Swaps)、期权(Options)和能源运输合约以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价格风险管理中的资产和负债”项,同时将未实现的收益及损失确认在“其他收入”中。套期保值会计用于非交易目的的合约。当用于保值的合约标的与被保值标的价格的变化有较大相关性的时候,即保值合约能起到保值作用的时候,用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当发现保值合约不能起到保值作用的时候,停止使用套期保值会计,对保值合约价值的变化确认收益或损失。也就是说管理层可以主观判断某一衍生工具是用于保值目的还是交易目的。如果是交易目的,就可以按公允价值调整合约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相应的收益或损失。安然公司从价格风险管理盾动中得到的净资产在2000年末和1999年末分别约为10.88亿美元和3亿美元。当安然公司披露将市场价值的变化作为“其他收入”的一部分的时候,这个项目的金额在2000年年末达到72亿美元之多,从其公开文件中就无法得知从市场价值变化中得到的收入到底是多少。然而在其现金流量表中,安然公司在附注中提到,在2000年和1999年年末分别大约有7.63亿美元和3.95亿美元的收入来自价格风险管理活动却没有现金流入。
与GAAP对金融工具(如债务和权益证券)、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相一致,GAAP除了规定要逐个计算每个能源合同的公允价值外,没有规定如何计算能源合同的公允价值。对于这种情况GAAP也只是提供了一条普遍适用的准则,即公允价值是一个合同在与自愿方进行现金买卖此合同时的金额,而所谓自愿方是指此交易不是在强迫和清算出售的情况下进行的。可见,管理层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存在着较大的操纵空间。
依据GAAP,基于公开交易市场的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的根据,应被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如果市场报价不能得到,GAAP要求公司基于市场中可得的最好的信息估计公允价值。由于很多能源交易合同的市场报价不存在,公司必须根据市场上相似的合同和估价技术的结果来确定价格。当使用估价技术或模型时,公司用于估计价值的最好的信息包括近期的现货价格和远期价格。能源价格曲线表示能源商品1至5年的远期价格。这是从市场中可以得到的。很多能源合同期限超过5年,因此,只有很小一部分的能源合同有直接可得的公允价值。超过5年的远期价格必须估计,所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通常,从长期看价格更具有稳定性。然而,由于现行的会计规则对公允价值使用的规定不够详尽,所以由各个公司假定的能源价格的波动性的差异导致公允价值的估计差别很大。
安然与其他能源公司一样用逐日盯市法处理其能源交易活动。安然披露用于估价其能源交易合同的市场价格反映了“其在考虑多种因素后的最佳估计,包括标准合约交易价、场外交易报价、时间价值和合同保证的不确定因素等”。但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如何确认能源合约是否出于交易目的以及如何确认能源合约的公允价值均存在管理层主观判断的因素,投资者很难通过财务报表对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只看财务报表很难看出安然的盈利质量到底怎样。
以上分析看起来可能有点吃力,简单地说,安然有相大部分的资产和负债是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根据美国当时以及现行的会计准则,对于交易目的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部分进入当期损益。这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判断一项能源合同是基于交易(投机)或保值(投资),尽管GAAP提供了一套指标用于判断一项能源合同的交易是否是出于交易目的,但这很容易被企业管理当局所操纵,企业管理当局将升值的能源合同归为交易类,而将减值的能源合同归为保值类,由于前者适用用逐日盯市法处理直接确认当期利得,而后者适用历史成本法不确认损失;二是文中谈到公允价值经常没有市价,需要企业管理当局作出估计,安然公司2000年年报第36页合并财务报表的注释1中提到“为了使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GAAP,管理层必须作出估计和假设,从而影响资产、负债的报告金额、或有资产和负债的披露,以及报告期内的收入和费用金额。实际结果可能不同于这些估计”。这段话隐晦地提醒了年报阅读者其中的风险。从而也间接说明了公允价值的不可靠性,实际上,即使有市价,公允价值同样容易被人为操纵,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一般认为“公允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相关性”,但这是一个理想状态,由于现实条件制约和企业管理当局滥用公允价值导致公允价值信息严重失真,公允价值在国际受宠但在我国失宠,公允价值会计在国际上推广时间也不是很长,具体效果还有待考察,安然事件充分暴露出公允价值的缺陷,人们对历史成本最大的批评是“怎么可以用出生进体重衡量现在的体重?”,他们认为,企业管理当局完全可以通过出售升值的资产和保留贬值的资产操纵利润。可事实是,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利润更容易操纵,安然就是通过确认没有现金流入的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作为当期的利得和损失,从而在账面上体现了巨额的收益。大家知道,金融工具的价格也是容易操纵的,正如股票价格容易操纵一样,新疆德隆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股价在两、三年间上涨了十几倍甚至三十几倍,如果按收盘价确认这几家公司的股票投资收益,那真是暴利,可是这些上涨了十几倍甚至三十几倍的股票能出手吗?一旦庄家受到查处或资金链断裂,这些股票的股份就要雪崩,那不是十个跌停版可能是二十个跌停版才能打开,因为其股价严重背离了实际价值,安然作为能源证券的巨头,操纵能源证券的价格岂不易如反掌,只要把价格一直往上拉就是了,这也是目前基金公司年度做账的常用技巧,因此股民总在等待年末行情,因为它们知道,基金经理需要拉升股价以增加市值,减少投资损失,增加当期利润。可这样的拉升又有何实质意义?还不是一样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它利害关系人。
由此可见,正是公允价值的先天不足及后天滥用,导致会计准则在计量安然金融衍生工具相关资产和负债出现了失败。安然事件后,业界不但没有反思公允价值的问题,反而一如既往把责任推给历史成本,这是很不公平的。历史成本由于其不容易操纵及可操作性,仍然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计量属性上起主导作用,我们现在该是反思公允价值不当改良的时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