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汇算清缴的会计核算处理
录入时间:2006-03-06
由于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口径不同,企业在汇算清缴所得税时往往要对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但全年涉及很多纳税调整项目,一次,性调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平时按会计利润预缴的税额往往与年终汇算清缴全年应纳税额有出入,影响税收的及时足额征收。如果增加会计核算内容,设置日常纳税调整账户,每月对发生的涉及纳税调整的项目进行日常账务记录,将对实现科学准确的纳税申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税收稽查面起到促进作用。设置日常纳税调整账户
一是设置双重性账户“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增抵”和“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二是设置调整性(过渡性)账户“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三是涉及到纳税调整的项目需设置相应的抵减性账户,不需结转,平时企业可在计算税收成本或进行财务分析时应用该账户余额(具体设置科目如下表,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科目设置)。
工资调整 国债收入调整 职工工会经费调整
职工福利费调整 职工教育经费调整 业务招待费调整
业务宣传费调整 工商联会员费调整 开办费调整
广告费调整 职工劳动保护费调整 管理费调整
坏账准备金调整 削价准备金调整 其他准备金调整
接受捐赠调整 汇兑净损失调整 销售折扣调整
经济补偿金调整 固定资产折旧调整 低值易耗品调整
修理费调整 租赁费调整 各项基金调整
利息支出调整 基本保险费调整 其他保险费调整
公益救济性捐赠调整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调整
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调整 资产盘亏毁损损失调整
企业集团技术开发费用调整
研究开发经费的赞助支出调整
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费用调整
具体核算
如果发生相关调整业务,通过对应科目与双重性账户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增抵”账户借方记录调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数,贷方记录调高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数;“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账户借方记录调高应纳税支出数,贷方记录调低应纳税支出数。期末余额结转“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账户。平时根据纳税调整事项的原始凭证,分别编制据以登记会计利润账簿的记账凭证和调整事项的记账凭证。月末或年末应纳税所得额=月末或年末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账户贷方余额一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账户借方余额。
此外,在年终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项后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和“应纳税所得额”项目。“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账户如为贷方余额用正号填列,如为借方余额则用负填列。
例:某企业该月会计利润总额为300000元。本月发生的纳税调整事项如下:
1.工资发放总额为200000元,共200人,按计税工资标准为960元/人,则按税法规定可扣除工资额为1920007元
借:工资调整8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
8000
2.按税法要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提,而企业按加速折旧方法多计折旧6000元
借:固定资产折1日调整 6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
6000
3.纳税人某笔销售收入中销售折扣10000元,但未开在同一张发票上,纳税调整需调高应纳税
所得额10000元
借:销售折扣调整 10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增抵
10000
4.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利息支出20000元
借:利息支出调整 20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
20000
5.基本保险费多扣除10000元
借:基本保险费调整 10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
10000
6.企业到期兑现国债利息收入200000元,不应计入应税收入
借: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增抵200000
贷:国债收入调整 200000
7.业务招待费多计20000元
借:业务招待费调整 20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
20000
8.业务宣传费多计10000元
借:业务宣传费调整 10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
1000
9.企业超过应收账款余额5%。计提的坏账准备金5000元
借:坏账淮备金调整 5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
5000
10.期末进行结转
借:应纳税所得额支出增抵79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调整79000
借: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90000
贷: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增抵
190000
11.通过红十字会向受自然灾害地区捐赠30000元,通过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向国家重点交响乐团捐赠50000元。由上述收支计算调整前应纳税所得额=300000+79000-190000+30000+50000=269000(元),向受自然灾害地区捐赠扣除限额为269000×3%=8070(元),向交响乐团捐赠此笔业务扣除限额为269000×10%=26900(元)。因此,超限额扣除金额为45030(30000+50000-8070-26900)元。此笔业务直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借:公益救济性捐赠调整45030
贷:应纳税所得额调整45030
实际操作中,可每月作日常分录,月末结转;年底可进行有关事项调整,年末结转。期末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账户贷方余额-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账户借方余额=300000+(79000+45030)-190000=2340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