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司现金流的管理和控制
录入时间:2005-04-11
【中华财税信息网北京04/11/2005信息】 现金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现
金流入、现金流出以及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形成的现金净流量。这里,现
金通常包括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以及能随时变现
为确定金额用于支付的其他资产。现金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的。企
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同时,也日益重视企业现金流的流
入和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比获取利润的能力更加重要。如果
一个企业长期不能实现盈利,那么它必将倒闭;但是,如果一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
能获取适当现金流,以偿还到期债务,那么,它就面临破产的威胁。
一、必须编制现金预算
企业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能全面反映和揭示企业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多余
或现金不足等内容,并对现金不足部分制定筹措方案和对多余部分制定利用方案。现
金预算是在其他一系列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对其他预算中有关现金收支部分进行汇总,
并对现金收支差额部分制定平衡计划。因此,公司应当建立现金预算编制制度,使公
司每一现金收支的发生部门或单位的有关现金收支活动都能事先地被揭示出来,通过
逐级的汇总上报,最后由公司财务部门汇总编制整个公司的现金预算。该预算经公司
有关部门批准后,作为对整个公司现金流进行控制的依据。公司现金预算编制的基础
包括:
(一)销售预算。销售预算是根据地区对产品的需求量及公司可能完成的生产计
划进行合理估计编制的。该预算的编制须从单个产品项目,预算编制人员须结合实际
情况及各种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各阶段的可能完成销售量进行合理的预测。
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资信分析、公司的信用政策等因素综合考虑,完成对公司经
营现金流入的分析预测,编制销售收入产生的现金流入预算。
(二)生产预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编制的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
预算以及由于特殊情况下添置的生产设备预算。生产预算是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编制
本公司的生产预算,主要内容包括销售量、期初和期末存货、生产量。在此基础上计
算完成生产量需要的各种直接材料,结合公司库存材料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保留的保险
储备,计算需要购买的外购材料,同时编制购买所需实际支付的现金支出。人工预算
和制造费用预算也是在生产预算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人工预算根据完成预计生产量
需要的实际人工和相应的工资标准水平进行编制。通常所有的人工支出确定需在当期
支付现金。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经验数据或有关费用预算标准乘以预计生产
量进行。除固定资产的折旧支出外,一般其他制造费用均需当期支付现金。企业购置
固定资产时,公司还应当编制相应的设备购置的现金支出预算。
(三)期间费用预算。期间费用的预算一般由公司总部有关部门进行。公司期间
费用的范围包括:公司总部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福利支出、公司总部进行正常办公所
需的有关支出、公司总部的其他日常支出等。该部分的支出一般在支出发生当期均需
现金支出。
(四)现金预算。在以上有关预算中现金流入、流出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每期末
的现金结余或不足情况,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或资金筹措计划,汇总编制公司的现金预
算。
实际上,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是
由公司的各基层分公司根据生产计划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编制,经过公司有关部门
分析调整并逐级汇总而来。公司的现金预算既可以依据其他预算编制得出,也可以在
各基层单位现金预算的基础上,加上公司总部的调整内容编制得出。通过现金预算的
编制,公司的各级各部门对本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一个全面的审视,对本公司的资源
利用情况和经营管理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有利用于各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对现金流入的控制
对现金流入的控制应当在分析现金流入各环节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关键控制点或
关键控制部位进行控制。
(一)现金流入的授权审批。
公司的现金流入主要为销售产品时产生的销售收入。公司对外供应产品时,应当
编制产品销售结算书,报公司有关部门审批后,双方确认销售金额,确认债权。公司
应当明确办理销售产品时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在该项业务中的职责权限,保证每一员
工的行为均得到恰当的授权。
(二)现金流入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现金流入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包括:授权办理结算的人员与进行结算工作的人员
相分离、编制结算书的人员与办理产品价款收入的人员相分离、办理产品价款收入的
人员与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相分离、进行现金收入审核的人员与上述各岗位的人员进
行分离。对于授权审批问题,应当关注以下三个关键点上的审批程序:其一,销货发
生之前,销售业务已经正确审批;其二,非经正当审批,不得发出货物;其三,销售
价格、销售条件、运费、折扣等必须经过审批。
(三)现金流入的文件记录
公司应当以文件或制度的形式明确公司的各岗位在办理现金流入的各环节的职责、
权限等内容。同时对流动于各环节并最终成为会计记录原始凭证的有关单据和资料进
行事先的统一编号,要求事项办理人员在相关的文件和资料上签字盖章,最后这些资
料均以会计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有关现金流入的信息经过会计的复式记账方法及有
关会计账户进行分类反映,最终列示于公司的财务报告。
(四)现金流入的独立检查。
主要是检查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是真实的,销货业务均经适当审批,所有销货均
已登记入账,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均正确估价,登记入账的销货分类恰当,销货业务
的记录及时,销货业务已经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经正确汇总。对公司现金流入的全过
程必须由独立于现金流入各事项办理部门以外的单位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现金
流入的真实和合法,避免现金流入过程的黑洞。
三、现金流出的控制
公司在进行现金流入控制的同时,必须加强现金流出的控制,保证现金流出的合
理合法。
(一)现金流出的授权审批
公司的现金流出包括对所购原材料的支出、人工费支出、公司购固定资产支出、
公司日常支出等。对于每一项现金支出,公司应当履行必要的审核批准手续,在公司
的层级结构中,应当明确每一层级的管理者或员工在现金支出中的权限和责任。对于
重大的采购项目、对外投资等重大支出项目,应当经过公司董事会集体决策。必要时
还需报请股东大会批准。
(二)现金流出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现金支出的不相容职务主要有:对现金支出事项的批准职务与现金支出的执行职
务分离、执行事务的职务与审核现金支出的职务相分离、执行现金支出事务的职务与
对该支出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职务相分离、对现金支出进行监督的职务与以上各事项
的执行职务相分离等。比如,在采购业务中,采购事项的批准人应当与采购行为的执
行人分离,采购事项的执行人应当与采购事项的审核人分离,采购事项执行人应当与
对采购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分离,采购的执行人应当与开具支票的职务分离,采购职
务应当与采购物资的验收人员分离,同时对整个事项进行审计监督的职务应当由另外
的独立的部门来执行。
(三)现金流出的文件记录
对现金流出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记录和反映主要通过会计系统来进行。对现金流
出过程中所使用的有关单据、对付款所用支票、汇票必须进行连续编号,对有关付款
的合同必须为公司并已签订并已生效的合同,对付款的有关发票等从外部取得的有关
原始单据必须在审核其合法性的基础上作为付款的原始凭证,所有这些单据、支票存
根、汇票回单、有关合同、发票等原始凭证都成为有关会计处理的依据,构成会计档
案的一部分加以保存。有关现金流出的会计信息经过会计的复式记账等会计专门方法
的处理,通过有关会计账户的归集最终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揭示出来。
(四)现金流出的独立检查
事实上,公司的传统内部审计业务的主要工作即为对各项现金支出进行审核、审
查,以防止经济上纳不合法行为的发生。对现金支出进行的独立的监督检查是有效防
止腐败和舞弊行为的方式之一。
四、现金资产控制
对现金资产的控制主要有:
(一)接触性控制
只有经过授权的出纳员才有资格接触和管理现金资产。
(二)相关职务的分离
管理库存现金的出纳员不得同时负责有关现金账和往来的登记工作,负责银行存
款管理的人员不得负责登记银行账和往来账,负责支票和汇票保管和填写的人员不得
同时兼有印章的保管和支票、汇票的签发,负责银行存款管理的人员不得负责银行存
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
(三)职工素质控制
对担任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现金性资产管理的人员,应当由作风过硬、诚恳踏
实的员工担任。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注
重对财务人员进行新准则、新技能、新知识的培训工作,推动财会队伍建设的知识化、
年轻化、专业化,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四)定期盘点
对现金资产进行控制的另一有效方式是由独立的第三人对企业的现金资产进行定
期和不定期的盘点,将盘点结果与公司的账面数相比较,以确定是否相符。
(五)资金的集中控制
公司通过设立内部银行或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方式,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这一
方面有利于集中公司内部的资金优势,有利于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资金调剂;另一方
面,由于公司的所有重大收入和支出均集中于公司的内部银行或资金结算中心,有利
于对资金实行统一的监管。因此公司在加强对各单位进行监管的同时,引进市场机制
并借鉴银行功能对各内部单位的资金调动和调剂进行有偿服务,调动各单位节约资金
的积极性。 (az200502048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