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处理
录入时间:2005-04-08
【中华财税信息网北京04/08/2005信息】 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上市公司的会计
人员除了按照财政部的规定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外,还要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在招股说明
书、定期报告以及申请发行新股材料中,对其进行充分披露。
比如说有这样一笔交易:A公司由C、D公司共同控制,B公司由C、E公司共
同控制。按照我国会计准则,A、B公司不属于关联方,相互之间的交易可以按照实
际交易价格进行确认和计量。2003年3月1日,A公司向B公司销售a商品
1000公斤,售价50元/公斤,成本80元/公斤。当时,A公司对其他客户的
售价是100元/公斤,市场价格为100元/公斤。这是一笔在当时看来显失公允
的交易。按照证监会的规定,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损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2003年3月1日,A公司做记账凭证200303003号:摘要:对B公司销
售a商品1000公斤。借:银行存款500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0
元。借:主营业务成本80000元;贷:存货80000元。
如果A公司采取在期末一次性辨别确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做法,则在2003
年3月1日只做这笔会计分录即可。到2003年12月31日再翻查2003年的
所有交易记录,辨认是否有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交易。这样做工作量巨大且容易产生
错漏。假设2003年下半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替代商品,造成a商品的价格迅速跌
至45元/公斤。这样,会计人员在2003年12月31日翻查到这笔交易时,很
可能认为这笔交易是公允的,从而漏掉了这笔非经常性损益。
因此,应该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纳入日常会计核算的范围,在非经常性交易发生
时即予以辨别确认。下面就探讨一下在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如何进行非
经常性损益的日常会计处理。
一、手工账务处理环境下
在手工账务处理环境下,可以采取使用订本式备查账的方式,随着交易的发生及
时辨别、记录、汇总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采用订本式备查账是为了防止企业为调节利
润而随意更改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政策。例如,政府补贴本来应该在发生时即确认为
非经常性根益,如果企业在期末临时决定不将政府补贴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扣除,若使
用活页式账簿就很容易进行这种更改。而订本式账簿很难进行这种更改,即使可以更
改也会在账簿上留下审计轨迹,方便了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审计。
备查账上的记载项目包括交易发生的时间、记账凭证号以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
名称、金额、所得税影响数、税后影响数。如前例显失公允的交易,应在备查账上记
录为:
非经常性 收益(损失) 所得税影 税后影响
日期 记账凭证号 损益项目 (元) 响数(元) 数(元)
2003.03.01 200303003 显失公允交易 (30000) 9900 (20100)
使用备查账后,期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的披露就变得非常简单,直接汇总
备查账中各个项目的余额就可以了。通过备查账还可以随时结出非经常性损益的余额,
方便了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当生成记账凭证时,系统会自动询问是否属于非经常性损
益。从技术上来说,就是在数据库的每条记录上多加两个字段。字段1为是否属于非
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标记为“是”,经常性损益标记为“否”。字段2为非经
常性损益项目名称,生成记账凭证时会计人员可根据情况如实填写。当需要生成非经
常性损益数据时,只要根据字段1汇总属于“是”的交易(这些交易产生的损益就属
于非经常性损益),然后再根据字段2区分为不同的项目就可以了。这样可随时查询
和结算非经常性损益的余额,大大减少了手工账务处理的工作量。(ae200503059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