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利与弊
录入时间:2004-11-15
【中华财税网北京11/15/2004信息】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利的方面。资产
减值准备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并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对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目前,
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存在不良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另一方面,市场的
瞬息变化,使得短期投资、无形资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以及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因素。比如,我们知道应收账款存在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回收,因此,就有必要计提
坏账准备,真实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此外,短期投资是经常变化的,为了更准确
地反映短期投资的余额,有必要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从而
能够体现短期投资在市场上的真实价值。因此,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的某些资产有
必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利于管理
者对企业的资产有充分的了解,有利于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和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从而
更好地使企业资产发挥充分的作用,为企业以及社会创造更大的利润与价值。
二、提计资产减值准备的弊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虽然有一定的方法可遵循,譬
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可以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但是更多的是依据职业判断和会计
估计。因此,在运用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时,企业拥有更大的空间来控制企业的资
产价值,在哪些资产上应该计提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企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另
一方面,企业在资产减值准备上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即可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
可以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同时在计提比例上有较大的空间。如亏损企业为了摆脱三
年连续亏损而被戴上ST的帽子或被摘牌的危险,可以在当期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到下期时冲回资产减值准备,使企业增加利润。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
有明确的规定,对采取何种标准、各种资产计提的比例提供可行的依据,减少对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的盲目性。此外,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应在资产负债表上明
确地分项列示各项资产、资产减值准备及净额。(Au200411032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