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务操作指南(《小企业会计制度》概述):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关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录入时间:2004-07-27

  【中华财税网北京07/27/2004信息】 二、关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 (或一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 (或几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一般指一个会计 年度)损益。具体来说,收益性支出是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应当作为本期 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列于利润表中。例如,已销售商品的成本、期间费用、所得税 等;资本性支出是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为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应 当作为资产反映,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例如,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支出等。   如果一项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出现当 期利润虚增而资产价值偏高的现象;如果一项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则会出 现多计费用少计资产,以致当期利润虚减而资产价值偏低的结果。   (二)配比原则   正确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以便计算当期的损益, 这是配比原则的要求。   配比原则包括两方面的配比问题:一是收入和费用在因果关系上的配比,即取得 一定的收入势必发生了一定的支出,而发生这些支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这些收入。 二是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三)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定收入和费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则与方法。正确 地应用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规范。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也叫现金制。它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 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 是否归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和 付出款项,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但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款项的收付实 际上以现金收付为准,所以一般称为现金制。这种方法核算手续简单,但强调财务状 况的切实性,不同时期缺乏可比性。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也叫应计制,是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 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实际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 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由 于它不管款项的实际收付,而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准,所以称为应计制。采 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比较复杂,但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真实,所以适用于 企业。   (四)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 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 得调整账面价值。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有助于对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对计 量结果的验证和控制;同时,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也使得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或任意操纵 企业的经营业绩。   用历史成本计价比较客观,有原始凭证作为证明,可以随时查证和防止随意更改。 但这样做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基础之上的,如果发生物价变动导致币值出现不稳定 情况,则需要研究、使用其他的计价基础,如现行成本、重置成本等。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