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制造费用减“肥”
录入时间:2004-05-25
【中华财税网北京05/25/2004信息】 费用分析
从制造费用的形成来源看,可将其分解为生产性费用、管理性费用、发展性费用
和防护性费用。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
等属生产费用,这部分费用主要受制于企业生产规模、生产组织、设备利用程度等因
素。在一定业务量范围下,这部分费用相对固定,超过范围就可能上升,呈现逐步增
加的趋势。生产组织是否合理对这部分费用影响十分明显。组织不合理,无益消耗大,
费用就高。设备利用程度的作用就更为显著,由于折旧金额一般较大,若利用效率高,
产出量大,单位费用就低,反之就高。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差
旅费等同管理费用,它们主要受制于企业车间管理系统的设置和运行情况,企业中的
各种机构越多,层次越细,工作周期越长,这部分费用就会直线上升。如设计制图费、
实验检验费等属发展性费用,主要与企业的发展远景规划相关,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
对企业未来的一种投资,这部分费用应当建立在规划合理、经济、可行的基础上,而
不应盲目地进行研究开发;再如劳动保护费,职工保险费,取暖费等则属防护性费用,
直接与工人劳动条件改善,安全生产等相关,因为这些费用很难和期间费用严格划分,
就有可能被挤占成本,企业应该防止混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借以调节产品
生产成本的错误做法。
费用降低策略
通过上述对费用的分析,提出如下策略:
策略一:
运用线性规划,充分利用设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相对稳定。
因此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产出量,也能降低单位产品所分配的费用水平,
对企业拥有的生产设备,也可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先制订出各种先进合理的机器工时
消耗定额,以此为基础,规划能充分利用各生产设备的最大产出量,对产品的生产流
水线,需确定先进合理的生产进度和机器及人员的配备比例,以提高利用效率。
策略二:
推行零基预算,压缩费用开支,通常编制费用预算总是以上一期支出水平为基础
进行的,而零基预算则对每一项具体支出都以零为基础,从根本上考虑一定的支出必
要性和支出数的大小。一般先要分析这项工作是否必要,能否省略,能否有更节约的
办法,怎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等。经过分析,把各项工作所产生的效益与其所需费用
进行对比,权衡得失,排除各项生产的优先顺序,按资金的多少来考虑决定费用支出
水平,这个方法对控制企业开支支出水平上升无疑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
策略三:
努力提高产出量,增加边际效益。由于费用在一定产出量范围具有固定成本的特
点,尤其是生产性费用一般不随产出量的增长而直线上升,因此企业应努力提高适销
对路的产品产量,增加边际效益,因为新增加的产量在保本点以上是不负担固定费用
的,它的边际贡献就是创利额。若计算单位平均成本,会产生降低的效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