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纲要
录入时间:2004-02-16
【中华财税网北京02/16/2004信息】 从事实务工作的财会人员常常对撰写财务
分析报告感到棘手。笔者认为,只要掌握要领,平时多关心公司的运作,多动脑、多
动笔、多借鉴他人的方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就能得心应手。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
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
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
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
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
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
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
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
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
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
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
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
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
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
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
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
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
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
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
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
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
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
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
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
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
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
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
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
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
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
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
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
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
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
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
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
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
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
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
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建立财务分析报告指引
财务分析报告尽管没有固定格式,表现手法也不一致,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如果
建立分析工作指引,将常规分析项目文字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诸如现金流量、
销售回款、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变动等一系列的分析说明指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au20040105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