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决策中差额净现值法的使用
录入时间:2003-11-24
【中华财税网北京11/24/2003信息】 差额净现值法是长期投资决策中互斥方案
选优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先计算出两个互斥方案的差额现金净流量,然后计
算出差额净现值,最后根据差额净现值的符号判定应采纳哪一个方案。目前差额净现
值法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对该法的使用提出一些看法,并举例作比较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教科书中常见类似下述的例题:
[例1]某企业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的投资额为100,000元,
每年现金净流量均为25,000元,可使用5年;乙方案的投资额为70,000元,每年现
金净流量分别为10,000元、13,000元、16,000元、19,000元、22,000元,使用
年限也为5年。如果贴现率为10%,请对甲、乙方案作出选择。
用差额净现值法,把甲方案与乙方案作比较。
△ NCF0 =-100,000-(-70,000)=-30,000(元)
△ NCF1=25,000-10,000=15,000(元)
△ NCF2=25,000-13,000=12,000(元)
△ NCF3=25,000-16,000=9,000(元)
△ NCF4=25,000-19,000=6,000(元)
△ NCF5=25,000-22,000=3,000(元)
△ NPV(甲-乙)=15,000×(P/F,10%,1)+12,000
×(P/F,10%,2)+9,000×(P/F,10%,3)+6,000
×(P/F,10%,4)+3,000×(P/F,10%,5)-30,000
=15,000×0.9091+12,000×0.8264+9,000×0.7513
+6,000×0.6830+3,000×0.6209-30,000=6,275.7(元)
计算表明,差额净现值大于零,应选择甲方案。
然而,若按差额净现值法,这道题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在分析前不妨先分别计
算甲、乙方案的净现值:
NPV甲=25,000×(P/A,10%,1~5)-100,000
=25,000×3.7908-100,000
=-5,230(元)
NPV乙=10,000×(P/F,10%,1)+13,000×(P/F,
10%,2)+16,000×(P/F,10%,3)+19,000
×(P/F,10%,4)+22,000×(P/F,10%,
5)-70.000
=10,000×0.9091+13,000×0.8264+16,000
×0.7513+19,000×0.6830+22,000×0.6209
-70,000=-11,508.2(元)
两方案的净现值都小于零,可知甲、乙方案都是不可行的。上述例题导致错误的
原因是:差额净现值大于零既可能提示甲比乙好,也有可能提示“甲不如乙坏”。事
实上,可供比较选择的有三种可能性:(1)两个方案都可行;(2)一个方案可行,另一
个方案不可行;(3)两个方案都不可行。在第1、2两种情况下使用差额净现值法不会
产生谬误,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不适用了。结论是:当面对二个不知底细(可行性)的
互斥方案时,不能采用差额净现值法。
二、差额净现值法的适用条件
当我们面对二个可供选择的互斥方案中有一个己知可行时,可以使用差额净现值
法。假定有甲、乙两个互斥方案,已知乙可行。用差额净现值法计算,可能的结果有
三:(1)差额净现值大于零,应采纳比乙更优的甲。(2)差额净现值小于零,应采纳已
知可行的乙。(3)差额净现值等于零,甲、乙等效,可随便采纳甲或乙。满足上述条
件的典型案例是固定资产的售旧购新。固定资产售旧购新的两个方案是:(1)继续使
用旧设备;(2)使用新设备。其中继续使用旧设备是已知的可行方案。
[例2]某企业有一套旧设备已经使用4年,原值为84,000元,预计该设备尚可使
用4年,残值4,000元。现市场上有一种新设备可以替代旧设备,新设备买价为85,
000元,可使用4年,4年后残值5,000元。使用新设备后经营成本由原来的50,000元
降低到26,000元。若现在以旧换新,旧设备变现价值为40,000元,假定所得税率为
40%。要求:作出应否售旧购新的决策(贴现率20%)。
本例用差额净现值法对由此引起的流量改变作比较:
旧设备年折旧额=(84,000-4,000)÷(4+4)
=10,000(元)
新设备年折旧额=(85,000-5,000)÷4
=20,000(元)
旧设备出售净损失=84,000-10,000×4-40,000
=4,000(元)
△ NCF0=-(85,000-40,000)+4,000×40%
=-43,400(元)
△ NCF1~3=(50,000-26,000)×(1-40%)+
(20,000-10,000)×40%
=18,400(元)
△ NCF4=18,400+(5,000-4,000)=19,400(元)
△ NPV=18,400×(P/A,20%,1~3)+19,400×
(P/F,20%,4)-43,400
=18,400×2.1065+19,400×0.4823-43,400
=4,716.22(元)>0
结论:应该售旧购新。
三、对例1、例2的进一步思考
对例1,我们已经否定了用差额净现值法决策,那么对甲、乙方案分别计算净现
值决策好不好?也不好。如果甲、乙方案的净现值都大于零,且甲大于乙,也不能推
出甲方案好。因为甲方案的投资额大于乙方案,不能说甲方案的投资效果好。这时,
用净现值指数或现值指数来决策,才能区分资金利用效果的优劣。
例2是属于使用期相同而投资额不同的互斥方案,能用差额净现值法。但售旧购
新不一定具备使用期相同的条件。对于使用期(新设备是使用期、旧设备指尚可使用
期)不同的售旧购新也可以使用差额净现值法,因为这类问题既可认为是两个互斥方
案选优,也可以认为是一个独立方案判断其可行性,即追加的投资是否能用增加的净
流量弥补。差量的概念虽已淡化,但其实质还是差额净现值法。
[例3]某企业用A设备生产甲产品,年产量2,000件,每件售价12元,单位变动成
本8元,固定制造成本总额为5,600元(含折旧)。A设备已经用了4年,尚可使用1年,
当初购买价12,000元,现时出售价3,000元。现在市场上有一种B设备,购置价33,
000元,可使用5年,期满残值1,000元。如用B设备替代A设备,甲产品年产量可提高
到5,000件,售价和除折旧以外的成本不变。假定贴现率为10%,试为该企业决策是
否该用B设备替代A设备。
NCF0=-(33,000-3,000)=-30,000(元)
NCF1=(5,000-2,000)×(12-8)=12,000(元)
NCF2~4=5,000×(12-8)-(5,600-12,000/5)
=16,800(元)
NCF5=16,800+1,000=17,800(元)
NPV=12,000×0.9091+16,800×2.2607+17,800
× 0.6209-30,000=29,943.35(元)>0
结论:应该用B设备替代A设备。
四、结束语
长期投资决策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决策。对于单一独立方案
用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评价,一般能得到一致的
结论。对于互斥方案,若使用期相同且投资额相等,可采用净现值、内含报酬率选优;
若使用期相同、投资额不等,宜使用现值指数评判;若使用期不同一般应采用年回
收额法。互斥方案选优时只要其中有一个方案已知可行,不管使用期是否相同、投资
额是否相等,都可以用差额净现值法。 (Bd 2003 011 022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