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中级会计实务试题精析(三)

录入时间:2003-09-26

  【中华财税网北京09/26/2003信息】 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考试中,计 算题历来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考生来说,计算题的分数必须力争拿到,不宜丢失。 因为会计专业的计算题测试从计算层面上看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难度,而从理解 层面上看,计算题具有三大测试功能:一可以考核学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二可以检测 学员审题分析能力,三可以测试学员是否具备严谨认真的计算能力,这是作为会计师 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质。有不少学员由于平时粗枝大叶,不够严谨,于是常常在 相对较为简单的计算题的小沟里翻了船。因此有必要提醒学员对计算题的理解和掌握 必须认真细致,不可等闲视之。下面我们从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00年-2002 年中级考试试题中选取具有一定典型性的计算分析题进行归纳、总结,引为借鉴,以 帮助学员更好地应对2003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计算分析题一: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适用所得税率为33%。 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1998年至2002年有关固定资产业务的资料如下:   1.1998年12月10日收到捐赠的需要安装的新设备一台,捐赠方提供的有关凭据 标明,该设备价值为2200万元(含增值税)。在该设备的安装过程中,领用自产商品一 批,该批商品的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100万元,安装人员工资费用2万元,12月31 日该设备安装完工并交付使用。   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69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2.2002年4月11日将该设备出售,收到价款371万元,存人银行,另以银行存款 支付清理费用2万元。   要求:   (1)编制接受设备捐赠、安装和交付使用的会计分录。   (2)计算该设备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3)计算出售该设备所产生的净损益。   (4)编制出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资本公积和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金额以万元表示)答案及分析如下:   (一)编制接受设备捐赠、安装和交付使用的会计分录。   1.借:在建工程       22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1474        递延税款           726   分析: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1)接受现金捐赠:   ①非外商投资企业   借:银行存款    贷: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②外商投资企业   借:银行存款    贷: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对于接受非现金捐赠:   ①非外商投资企业   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递延税款   ②外商投资企业   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待转资产价值   2.借:在建工程         117      贷:库存商品        1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分析:领用自产商品,属于视同销售,视同销售商品应交增值税必须以该自产商 品的售价(一般即计税价格)而不是以该自产商品的成本价乘以增值税率。本题因为该 批商品的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100万元,所以直接以100乘以17%。   3.借:在建工程  2      贷:应付工资 2   4.借:固定资产       2319      贷:在建工程       2319   (二)计算该设备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分析如下: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是从固定资产入账之后的第二个月开始计提,因此固定资产 的折旧年限与自然年度经常不可能相一致。本题固定资产是1998年12月31日安装完工 并交付使用,那么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从1999年1月开始。如果本题固定资产是1998 年8月30日安装完工并交付使用,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则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自然是从1998年9月开始,到1999年8月为一年,依次类推。   本题折旧计算如下:   1.199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2319-69)×5÷(1+2+3+4+5)   =750万元   2.2000年应计提的折旧额=(2319-69)×4÷(1+2+3+4+5)   =600万元   3.200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2319-69)×3÷(1+2+3+4+5)   =450万元   (三)计算2002年4月出售该设备所产生的净损益。   1.首先计算2002年1-4月应计提的折旧额如下:   (2319-69)×2÷(1+2+3+4+5)×4÷12=100万元   2.到出售时该设备账面价值=2319-(750+600+450+100)=419万元   3.出售该设备所产生的净损益=371-419-2=-50万元   分析如下:   1.计算出售设备产生的净损益时只需将出售收入减去设备的账面价值(实质即设 备净值)和相关费用,这时已经不需要考虑净残值的问题了。因为出售设备产生的净 损益仅仅是出售收入与设备账面净值的对比,净残值是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考虑 的因素。   2.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出售后,必须把资本公积从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二 级科目转到其他资本公积二级科目上来,因为作为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的资本公 积不能转增资本,而作为其他资本公积的资本公积可以转增资本。同时必须将原来的 递延税款转入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开始交纳所得税。   3.会计分录如下:   (1)借:固定资产清理  419      累计折旧    1900      贷:固定资产  2319   (2)借:银行存款  317      贷:固定资产清理  317   (3)借:固定资产清理   2      贷:银行存款     2   (4)借:营业外支出  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   (5)借:递延税款  726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26   (6)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1474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74   计算分析题二:   甲公司1999年7月1日从债券二级市场买入乙公司1999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到 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300张,债券票面利率为8%,每张面值为1000元,每张买入价为 1100元,另支付相关税费500元,(一次计入当期损益)所有救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甲公司准备将该债券持有到期。   要求:   1.计算该债券投资的溢价。   2.编制甲公司1999年7月1日买人该批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3.计算1999年度该债券投资应摊销的溢价和应确认的利息收入,并编制相应的 会计分录。   (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要求写出二级和三级明细科目)   答案及分析如下:   1.P公司是1999年7月1日买入乙公司1999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因此,在其支付 的款项中实际上已经包含债券半年的利息,无论该利息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在计算 债券溢价时都必须将这一部分利息剔除。   该项债券投资溢价=1100×300-1000×300-1000×300×8%×6÷12=18000   2.编制甲公司1999年7月1日买入该批债券时的会计分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因为该债券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因此上述的半年利息不属于已宣告发放但 未领取的利息,不能在应收利息科目核算,只能在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下的三级 科目应计利息核算。   (2)另支付相关税费500元,本题已知条件明确告知一次计入当期损益。必须注意, 现行制度规定,如果所支付的相关税费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 初始投资成本,如果金额较大,应在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三级科目, 并且在债券存续期间于计提利息、摊销溢价折价时平均摊销。   至于如何界定相关税费金额的大小,一般以债券面值的1%为界。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300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12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18000     投资收益              500    贷:银行存款           330500   3.计算1999年应摊销的溢价必须注意,该债券虽然是3年期,但是甲公司1999年 7月1日从债券二级市场买入时实际上债券的存续时间只有2.5年,因此溢价的摊销只 能按2.5年计算,不能按3年分摊。而1999年甲公司只持有0.5年。   1999年应摊销的溢价=18000÷2.5×0.5=3600   在计算债券利息时必须注意,无论债券是平价、溢价还是折价分析发行,在计算 债券到期利息时永远是以债券票面价值乘以债券票面利率,与债券发行价格无关。   1999年应确认的利息收入=1000×300×8%×6÷12-3600=8400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1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3600     投资收益               8400 (Ah 2003 007 035 13)(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