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2003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会计实务》应试指导(四)

录入时间:2003-10-21

  【中华财税网北京10/21/2003信息】 第七章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核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实收资本。   (二)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形成的来源按其用途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 积,它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 本公积等;二是不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它包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和股权投资准备等。   (三)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 能够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等。 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按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提取。 企业除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外,还应按照净利润的5%—10%提取法定公 益金。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主要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股本)和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   三、实例分析与解答   本章可能出现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下面以实例的 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本章的有关重点及难点内容。   例:甲公司原内投资者A和投资者B共同出资成立,每人出资200000元,各占50%的 股份。经营两年后,投资者A和投资者B决定增加公司资本,此时有一新的投资者C要求 加入甲公司。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甲公司实施增资,将实收资本增加到900000元。经三 方协商,一致同意,完成下述投入后,三方投资者各拥有甲公司300000元实收资本,并 各占甲公司1/3的股份。各投资者的出资情况如下:(1)投资者A以一台设备投入甲公司 作为增资,该设备经三方确认的价值为126000元。(2)投资者B以一批原材料投入甲公司 作为增资,该批材料经确认价值110000元,税务部门认定应交增值税额为18700元。投 资者B已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3)投资者C以银行存款投入申公司3900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编制甲公司接受投资者A、投资者B增资时以及投资者C 初次出资时的会计分录。(“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二级和三级明细科目)   解析:(1)接受投资者A增资时的分录:   借:固定资产  126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   资本公积  26000   (2)接受投资者B增资时的分录   借:原材料  1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87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   资本公积  28700   (3)接受投资者(初次出资时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390000    贷:实收资本  300000   资本公积 90000   第八章 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收入、费用的特点及其分类;掌握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 收入的核算;掌握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掌握利润的构成内容;掌握其他业务收 支的核算;掌握营业外收支的核算;掌握所得税核算的应付税款法;掌握结转本年利润 的会计处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收入的核算。   1.销售商品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的核算。   (二)费用的核算。   (三)利润的核算。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中: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所得税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三、实例分析与解答   本章可能出现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下面以实例的 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本章的有关重点及难点内容。   例:甲公司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1999年度,甲 公司发生如下相关经济业务:(1)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的全年利润总额为1000000元,其 中包括国库券利息收入440000元。(2)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800000元,全年实发工资 850000元。(3)用银行存款实际缴纳所得税300000元。   要求:(1)计算甲公司1999年度应纳税所得额。(2)计算甲公司1999年度应交所得税。 (3)编制甲公司确认应交所得税、实际缴纳所得税和年末结转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解析:(1)甲公司应纳税所得额=1000000-40000+50000=1010000(元)   (2)甲公司应交所得税=1010000×33%=333300(元)   (3)确认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3333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3300   实际缴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   年末结转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333300    贷:所得税  333300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 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了解现金流量的分类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的会计恒等式,按照一定 的分类标准和一定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 排列后编制而成的。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的格式,分左右 两方,资产类项目列示在报表的左方,按其流动性分别依次排列;负债类项目列示在报 表的右上方,按其流动性分别依次排列;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列示在报表的右下方,按其 内容构成分别依次排列。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 式:   1.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账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和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总账余额减去备抵账户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应注意以下项目的填列: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待摊费用、在 建工程、应付账款、预提费用、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可运用T型账户计算各项目的期末余 额)。   (二)利润表   利润表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次序,把企业 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 的规定,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多步式利润表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出主 营业务利润。   2.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 用后,计算出营业利润。   3.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减 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4.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所得税,计算出净利润。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根据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和利润构成公式计算填列。 (ah20030904412)(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