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管理之一二三
录入时间:2003-09-28
【中华财税网北京09/28/2003信息】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为争取客户、扩大
市场覆盖率,不少企业都采取了“先货后款”的营销方式,应收账款也就随之产生。
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
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加强对应收
账款的账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既可以使企业获得扩大销售的收益,
又能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
一、合理制定信用政策
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对于降低机会成本、管理费用和防范坏账风险具有重要
作用。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信用额度三个方面。
1、认真调查赊销对象的资信情况。在查阅其财务报表、银行的客户信用资料和
该客户与其他单位往来的信用资料等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及定时分析的方法
评估客户的信用品质,判断是否给予客户信用。
2、确立信用标准。分别计算不同信用标准下的销售利润、机会成本、管理成本
及坏账成本,从中选择利润最大或信用成本最低的信用标准。并且区别不同信用等级
的客户,给予差别信用条件:将一般性的信用条件授予大部分的客户,尤其是没有与
公司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客户;对签有长期合同的客户,则提供多个价格和信用条件
的组合信用政策。
3、确定信用额度。恰当的信用额度可以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
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信用额度实际上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
额。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情况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必要调整,使
其始终保持在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
二、积极防范坏账损失
企业为防范债务人无限期地拖欠货款,可采用以下措施:
1、跟踪分析赊购者当前及以后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及时了解其现金持有量
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以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催款措施。
2、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比如,要求客户在赊欠期中提供还款担保;与客户签
订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规定在结清全部货款后货物所有权才发生转移,以便在必要
时收回商品,弥补部分损失;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以增强追索权和变现能力,以
尽量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
3、进行信用保险。虽然信用保险仅限于非正常损失,保险公司通常把保险金融
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求被保企业承担一部分坏账损失,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可以把
企业所不能预料的重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使应收账款的损失率降至最低。
4、及时计提坏账准备。企业遵循稳健性原则,认真执行坏账准备金计提制度,
严格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金,用于补偿因债务人破产或死
亡、逾期末履行偿债义务造成的坏账损失,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三、全面加强内部控制
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不严是众多企业背上呆账坏账严重包袱的根本原因。因
此,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解决呆账坏账问题的根本出路。
1、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分别规定业务部门各级人员赊销限额的批准权限,限额
以上须报经上级或经理审批,以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客户管理。单独管理有经常性业务往来的客户,通过付款
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该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定期计算应收
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率,编制账龄分析表,
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的实际价值,并相应地调整
信用政策。
3、建立回款责任制。明确销售人员的回款责任,防止其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
而盲目销售,使企业承担资金风险;同时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
的货款数为依据兑现业绩工资,促使销售人员增强风险意识,尽快催收货款回笼。
(m 2003 009 04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