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途径
录入时间:2003-09-28
【中华财税网北京09/28/2003信息】 财务分析是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有关
信息资料对单位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充分
收集有关财务核算资料,掌握财务政策依据,选用适当的指标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
财务分析、评价,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来评价目前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
指出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加强
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拟从财务分析的内容和程序着手,就
加强财务分析、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略作探讨。
一、参与财务活动,了解财务活动的过程。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净资产等
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和原因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反映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各项
资金管理状况,通过参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了解财务活动的过程和内部会计控制
环节,有利于及时发现漏洞,完善内控机制,规范财务管理。
二、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财务分析必须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和作用:
1.客观反映财务状况。包括人、财、物的存量及结构分析,经费开支的规模及
结构的分析、债权债务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支出效益、保证财物的安全完整科学预
算、确保单位正常运转的人员和公用支出需要提供数据依据。
2.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时发现、纠正错误,
确保财务会计制度的正确执行。重点是对8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整改
情况进行分析:(1)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即是否正确确定会计、出纳的岗位设置
和分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2)重大货币资金支付业务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
即是否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
对资产处置、借入借出款项、基建投资、奖金福利发放等重大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实
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3)财务报销审批制度,比如办理货币资金
支付时,是否履行“支付申请--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向审批人提交支付审批--审批人
按照职权审批、支付审核--复核人对审批后的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办理支付--出纳人
员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办理货币资金支付并及时登账”等程序;(4)票据及有关
印章管理制度,即是否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和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防止空白
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有无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现象;(5)固定资产管
理制度,即是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职责、实施固定资产产权管理、进行固
定资产核算和建立实物账、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及管理程序是否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责任是否明确;(6)财产清查制度,即是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
产清查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对账实不符的情况是否及时做出处理;
(7)预算管理制度,即是否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是否
建立预算标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8)内部
审计制度,即是否指定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明确内部财务检查的范围、实施时间、
方式和违法责任。对通过自查、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方式检查出的问题的整改落实
情况,也要作为财务分析的一个重点。
3.及时为领导决策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参谋。要结合单位实际设计并编制反
映收支规模、结构等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并作简练财务分析说明,做到清晰易懂,详
略得当,使其成为领导了解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财务活动事前、事中和事后
的财务分析,增强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意识地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工作
协调等方面强化财务工作。 (m 2003 009 042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