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浅论原材料采购与使用的成本控制

录入时间:2003-07-22

  【中华财税网北京07/22/2003信息】 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是建立现代 化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适应消费者需求,生产质优、量多、服 务好、成本低、价格适中产品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职能,也是现代企业谋 求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中, 直接材料费用所占的比例及对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相当大,控制好原材料采购和使用, 以最少的支出取得较好的财务效果,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湘潭电机股份 有限公司某一单位的原材料采购与使用管理的实际出发,谈几点体会与建议,希望对 大家能有所稗益。   一、影响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因素与控制措施   1.采购前期费用   一般来说,一旦企业生产计划要求的原材料供应计划确定以后,供应部门就会着 手开始采购活动,采购的前期工作包括市场调查、质量评审、信用评估、见面洽谈以 及派出人员现场调访等,这些工作都会发生费用,这个方面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出现 信息失真、质量不佳、差旅费用过高等问题。对此,要广泛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 媒介载体,迅速而有效地发布和查询市场信息,既可减少前期费用,又可以充分掌握 市场信息。   2.采购价格   采购价格直接决定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一定量的产品,最终所需的原材料数量 是一定的,因此采购价格的高低,极大地影响了产品制造成本。采购活动中经常出现 的价格差异,关键是供应者与采购者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所致,供应者凭借较为充分的 相关信息,常常占据较大的优势。但企业通过招标采购,将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将集 中的权力分散化,利用不同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扭转劣势,并从中获取价 格利益。   3.采购批量   企业生产宏观的连续性和微观的周期性,决定了企业持续而且成批量采购,采购 次数越频繁,储备资金越低,资金周转率越高,但采购前期费用和采购价格就会越高。 因此,可以根据企业规模、产品数量、质量特性等因素确定经济采购批量,寻找综 合成本最低点。   4.质量特性   不同产品所用的原材料质量等级不同,同一产品不同部位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等级 也不同,可按其质量特性高低划分为ABC等进行分类管理,对A类原材料进货质量进行 严格控制,对C类原材料进行一般控制,并以适当的合约形式采用替代品,对偶然需要 的C类物资不单独采购,而以B、A类物资替代,或以C类具有同样功能的其他材料替代, 如用甲苯代替香蕉水作有机溶剂等。   二、影响原材料使用成本的因素控制   1.库存量   理想的企业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中,本身不需要库存而采取“零库存”,通过签订 适当的合约来约束供应商,满足自己的原材料需求,但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往往导致 无法预料的风险,因此,必须按照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生产作 业过程中原材料的库存量,防止不必要的超储积压或资金沉淀。   2.余废料   如前所述,原材料采购是成批量的,但生产过程中材料使用是按一定尺寸、一定 数量领用的,这样,就产生了整料未用完的余料。此外,由于某个部件报废导致整台 产品报废产生了可用的废料,通过过余料套材或废料改用可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降 低材料成本。   3.存货计价   企业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在实行稳健的会计原则时, 经常采用后进先出法,在强调税收利益时,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要正确考核经营 成果,尤其考虑到经济效益指标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不能单独采用后进先出法, 而应分类采用各种计价方法,真实核算材料成本。   4.信息相关性   由于存在市场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和收集手段的局限等问题,企业决策者和财务 核算人员往往得到的是滞后的信息。比如贵金属市场价格起伏波动,由于信息滞后经 常造成对价格审计的偏差,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配合,将成本信息在丧失其 对决策的影响之前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以便在最有利的时机进行采购与使用,达到降 低成本的目的。   三、小结   降低企业成本水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管理创新。工业企 业在原材料采购与使用成本控制上确实还存在很大的空间。企业可以通过多部门的全 员参与,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增强市场风险意识,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方法,达到对 原材料采购与使用的合理控制。 (Aw 2003 06 038 13)(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