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动态管理探析
录入时间:2003-07-21
【中华财税网北京07/21/2003信息】 一、企业应收账款逐年递增的原因
导致我国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逐年递增、账龄老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信用低下,
信用管理不善。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
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
递增之势。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1998年,
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达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
件的51%。对我国企业间500个货款拖欠案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全部货款拖欠案
件中,大约70%直接产生于货物发生之前的各个业务环节。样本企业中通过银行查询
调查客户信用的仅有1家,建立客户档案的仅有3家。这些被拖欠企业如果能加强自身
信用管理工作,约有80%以上的拖欠可以避免或成功挽回。二是应收账款管理落后,
监督失控。70%的样本企业没有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导致应收账款
居高不下,使坏账发生成为可能。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引入动态管理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操作上
企业应从应收账款管理的每一环节入手,建立一套全程控制体系。切实从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反馈控制四个环节进行动态管理(见图),环环把关,以不断提
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质量。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RA管理现状 客户信用 赊销审批 四联赊销
及原因分析 档案管理 (授信决策) 责任书
应收账款资信评估 客户欠款催收管理
反馈控制 事后控制
图 应收账款动态管理流程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在应收账款正式形成之前,对产生应收
账款及影响其及时收回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一套能适应企业具体情况的应收账
款事前控制制度,以减少不合理应收账款的形成,预防坏账发生和资金被长期占用。
事前控制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又可细分为两个环节。
1.制定信用标准,选择客户。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得企业交易信用应具备的条件。
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给予的信用。企业通过设置信用部门,进
行信用管理。而信用部门通过“5C”系统来评估客户的资信程度,并据此建立客户的
等级信用标准。“5C”系统是指:品质(Character)即客户的信誉,代表其偿债的可能。
是评估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能力(Capacity)即偿债能力,指客户流动资产的数量、
质量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资本(Capital)即客户的财务实力及财务状况;抵押
(Collateral)以客户提供足够抵押来提供相应的信用;条件(Conditions)指可能影响
客户偿债能力的经济环境。通过“5C”系统分析、比较客户预期坏账损失率,将客户
分成A、B、C、D四个信用等级。对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逐期进行评定,坚持遵守
授信决策流程,把好信用风险第一关。
2.确定信用条件,明确赊销责任。一个信用良好的客户并不意味着没有信用风险,
任何企业都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对所选定的客户企业确定包括
信用形式、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在内的信用条件,记录于赊销审批表中和客户档案中,
并随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动态修改,使企业随时掌握客户的动态信用信息,保
证应收账款的管理质量。明确赊销责任,恪守“谁销售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
则。此方式下,信用条件确定的最终责任在于赊销审批人(也即销售业务人员),要确
保每笔应收账款都有专人负责。赊销审查人员应负责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工作。企业
可据回款时间给予其回款奖或从工资中提取回款扣减。具体方法是企业首先根据目标
市场的平均回款周期以及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设定一个回款奖励期。回款
奖励期内,其回款奖励系数逐月递减,超过奖励期限而未达到合同约定的回款期限,
不提取回款奖励,超过回款期限,提取回款扣减,扣减系数逐月递增。
回款奖励=回款额×(回款奖励期限-回款月数)×回款奖励系数
其中:奖励期限用月数表示,回款月数为货物发出至回款到账的月数
回款扣减=未回款额×到期未回款月数×回款扣减系数
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制度能促使赊销审批人员慎重对待每笔业务,认真评价每
个客户的信誉和偿债能力。既要将产品销售出去又要保证收回账款,从而切实减少企
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提高应收账款质量。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指赊销业务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后,对
企业内部发出商品,办理赊销手续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为了防止因商品质量、数量
和价格等方面产生纠纷而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收回,企业应由财务人员和赊销审批人员
直接参与商品发出过程的监督和销售合同的审查,保证销售的商品与合同所规定的要
求一致,并共同对此环节管理控制负全责。具体操作时企业可预先设计统一编号的“
四联赊销责任书”,载明欠款单位、法定代表人、经手人、地址、电话、发货日期、
货名、规格、数量、金额、本单位经办人和责任人等内容。第一联存根,第二联给销
售部门,第三联财务入账,第四联用于记录责任人回款情况。第四联平时留在财务部
门,把欠款额登记在回款记录的借方,交款时记贷方,并由收款人签章。随时结出欠
款额。欠款结清后抽取第四联退给责任人,并根据回款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如
此则把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由“账内”移到“账外”,便于随时查看各单位欠款情况,
落实赊销审批人员责任。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赊销业务,应收账款已
经形成,为保证应收账款债权的及时足额收回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管理工作。对不同
的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催收控制策略。
1.对未到期应收账款,赊销审核人员应进行跟踪管理,防止由于客户企业突然变
故或经营失策及有关人员变动可能造成的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在应收账款形成后及
时建立备查台账,并定期与客户核账,及时提醒客户付款。
2.对逾期应收账款,赊销审核人员应采取早期催收政策。对于非恶意拖欠,力争
以最低或最满意成本完整收回欠款,最大限度地争取顾客,保持市场份额。对于恶意
拖欠或财务状况恶化者保持适当催收力度。
3.对收款失败应收账款,赊销审批人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反映,制定恰当
的收账方法,包括:协商债务重组、债务减免、债转股、法律诉讼等,确定合理的收
账成本,力争把坏账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应收账款的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根据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的情况,填写应收账款执行分析表,指出各控制环节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反
馈给事前控制阶段,重新评估事前控制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及时对客户信用等级做
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以使应收账款动态管理得以实现。
三、应收账款动态管理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一,应收账款动态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为客户信用管理的有效性。为
此企业应培训专门信用人才加快建立信用部门,全面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完善企业授
信决策流程的控制实施。同时要加强企业信用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的沟通和
合作。使相关信息流在各部门间能顺畅流通,从而保证客户信用档案的动态管理和其
他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应收账款动态管理持续运行源动力来自监督。为此,企业可按照财务管理
内部牵制原则,在财务部门下设立一个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或会计主管人员)
领导,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负责对有关营销往来的核算和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
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的要求和操作程序,
使经营活动更加系统化,责任控制更加规范化。
第三,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应收账款管理上采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先进手段,建
立局域网。将应收账款的相关信息输入管理系统,为各管理部门账龄分析、客户档案
建立提供详细完整记录。企业还可以对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设置“预警”程序,当一笔
款到期时,计算机会自动提示。 (i 2003 07 030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