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及里细分析--企业财务指标分析的注意事项
录入时间:2003-06-30
【中华财税网北京06/30/2003信息】 对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是企业外部投资者、
债权人以及其他的企业相关联人士了解企业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
手段。但仅仅从指标本身进行分析评价,则结论有失全面,必须结合企业财务及经营
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就此谈几点注意事项。
一、偿债能力方面
1.关于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能力的
指标,但它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一是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流
动资产保证程度强,并不说明企业已有足够的偿债资金。因为流动比率高也有可能是
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增多且收款期延长,以及待摊费用增加所致,而真正可用来偿债
的现金和存款却严重短缺。所以,考察流动比率时,要视每一项流动资产的短期变现
能力,设计一个变现系数,对企业的流动资产进行修正,这样才能得到客观真实的流
动比率。二是该比率只反映报告日期的静态状况,要注意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
资产和流动负债数额变动情况,如变动幅度很大,应了解企业是否在流动比率不理想
时,通过在年终把欠款还清,到下年初再如数借回,或者有意把本来要在年终进货,
推迟到下年初再购进等手段粉饰流动比率。
2.关于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的指标,但并不能认为速动比率较低的企业流动负债到期绝对不能偿还。如果企
业存货流转顺畅,变现能力较强,即使速动比率较低,只要流动比率高,企业仍然有
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但其仍没有全面考
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
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时,或企业的短期股票投资套牢而转化为事实
上的长期投资时,即使其比率大于1,也不能保证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因此,
该比率应与速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坏账准备率等相关指标结合
起来分析。
3.关于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它反映了获利能力对
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
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同时,企业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支
付,而是使用流动资产来支付,所以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不能说明企业是否有
足够多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本息。另外,使用该指标时,还应注意非付现费用问题。
从长期来看,企业必须拥有支付其所有费用的资金,但从短期来看,企业的固定资产
折旧费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非付现费用,并不需要资金支
付,但已从企业当期利润中扣除,因而,有些企业即使在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的情况
下,也能够偿还其债务利息。
二、营运能力方面
1.关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
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准确地反映年
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同一笔应收账款,由于收回的时间不同,由此计算
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却是相同的,但带给企业的资金效益却是不同的。二是有高估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可能性。假如某笔应收账款在年初发生,到年末才收回,则由此计
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掩盖了企业应收账款只有资金垫支,根本就没有周转的事实。
三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
度的应收账款收款情况进行连续反映。四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
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期末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
算出来。即使期间缩短为季度、月度,也仍存在这个问题,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及
时性需要。
2.关于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
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
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
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的口径是否一致。另外,企业
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管理当局可能会希望减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
影响,该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
水平过高或过低而带来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高会导致存货占用过多资金引起
高额的机会成本、高额的储存和保险成本、过高的陈废和被盗风险等;存货水平低会
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要注意,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
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差。存货增加可能是特意政策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
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行动,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
的行动等等。此外,目前很多企业实施存货控制的“适时制”,实现“零库存”,对
这些企业考核,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三、盈利能力方面
1.关于销售利润率: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包含了不稳定、不持久的临时营业外收
支,使得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却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
持久性。并且该比率还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
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
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
2.关于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该指标除了受
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
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净资产进行比较。
三是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
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资本是不能保值的。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
企业接受捐赠、资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等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
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而报告期内因上述客观原因增加的净资产大于企业亏损额时,
资本保值率就会大于1。
3.关于资本金报酬率:目前对投资报酬的内含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
投资报酬是指税后净利润,不包含所得税,理由是资本金要对应着净利润,这是投资
者实际可得的报酬;另一种观点是投资报酬是指利润总额,包含了所得税,理由为:
第一,如果把资本金利润率作为评价企业管理业绩的手段,把所得税进行扣减,则会
由于税率的不同,使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资本金利润率失去可比性。第二,如果企
业在某一年度发生亏损时,按规定此亏损可以递延,如将所得税因素予以扣减,事后
又需加以调整,必将增加其复杂性。因此投资报酬方面存在的分歧将会直接影响到该
指标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评价结果。
4.关于净利润收现率:净利润收现率是评价企业盈利质量,即利润可信程度的
指标。但是必须注意,由于企业净利润不仅包括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还包
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项目。也就是说,即使净利润收现率达100%,并且
没有预收货款,也不能说其没有赊销,将来不存在坏账损失,实现利润的质量很好。
四、即时支付能力方面
现金流量充足率是用以分析企业即时支付能力的评价指标。
现金流量充足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偿付额+资本性支出额+股利支
付额
一般认为,该指标应该大于1,并且越大越好;如果该指标小于1,则说明企业来
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能满足必要的运用及发展需要。但必须注意到,即使该指标
小于1,有一些资金缺口还会有其他的融资方法加以弥补。另外,如果债务偿还、项
目投资以及“红利”分配只完成了计划的50%,则该指标可成倍增长。但若就此得出
“企业现金流量很充足,支付能力很强”的结论,则又进入了另一误区。因为该企业
尚有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许多应支付的现金尚未支付,以后年度的压力将会增加,
负担将会更加沉重,财务状况实际是不佳的。 (l20030503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