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要点

录入时间:2003-03-17

  【中华财税网北京03/17/2003信息】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以下简称副表)是一 张设计得十分精巧的会计报表,主要项目包括:(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 量;(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其项 目数字内在钩稽关系充分体现了该报表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合理性。由于副表项目的 数字一般无法根据总账直接填列,必须分析填列,因此在编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此,笔者认为掌握以下的编表基本思路和要点是必要的。   一、编表的基本思路   现金流量表的主表采用直接法进行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的第一项是以净利润为 编报基础,采用间接法进行编制的。该项仅要求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于作为编 报基础的净利润客观上已经包含了非经营类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结果,与此同时,净 利润中还包含了虽然是经营活动,但是并没有涉及现金的情况。而我们编制现金流量 表副表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在以净利润为基础的编报过程中我 们必须认真注意分析有关经济活动的三种情况:(1)是否经营活动;(2)是否涉及净利 润;(3)是否涉及现金,并遵循以下具体调整原则进行编制:   (A)凡属非经营活动且不涉及净利润的,因为其与现金流量表副表的编报范围和 编报基础均无关,因此无论是否涉及现金。均不作任何调整。比如企业以机器设备用 于在建工程,借:在建工程;贷:累计折旧。   (B)凡属非经营活动而又涉及净利润的,因为其虽然与现金流量表副表的编报范 围无关,但已经涉及编报基础净利润,因此不论是否涉及现金,一律必须在净利润基 础上进行调整。比如投资活动涉及到的投资收益,筹资活动涉及到财务费用,二者均 属于已经影响到净利润的非经营活动,无论是否涉及现金,都必须调整。   (C)凡属经营活动,且已涉及净利润,同时又已涉及现金的,表明净利润指标在 反映经营活动的同时已反映现金流量,则不必作任何调整。比如以现金形式收回的销 售收入。   (D)凡属经营活动,虽已涉及净利润,但是尚未涉及现金的,表明净利润指标虽 然反映了经营活动,但没有客观反映现金流量,所以必须加以调整。比如借:管理费 用,贷:应付账款;借:应收账款,贷:其他业务收入。   (E)凡属经营活动,没有涉及净利润,但是已经涉及现金的,同样必须加以调整。 比如借: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   必须提出注意的是我们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仅仅是以净利润为编表基础,其最终 目的是要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凡是没有客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 量实际状况的,都属于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之列。   二、副表第一项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星有关数字的分析填列   (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58,表示副表中的行次,下同)包含“八大减值准备”, 分别涉及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无论何种情况,均属于已影响净利 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这一情况,因此都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二)固定资产折旧。(59)对净利润的影响涉及以下三种情况:   (1)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2)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3)借:在建工程  贷:累计折旧   显而易见,三种情况中,(3)是一种投资活动产生的累计折旧,与经营活动和净 利润均无关,毫无疑问,必须从累计折旧总额中剔除。只有(1)属于管理费用,期末 必须结转到本年利润去,而导致净利润的减少,但是其实际上未涉及现金,所以必须 加以调整。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2)属于经营活动,其中制造费用期末结转分配到 生产成本,最后再结转到产成品。然而在销售不确定的情况下,很难准确界定其与净 利润存在什么直接的关系,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从理论上说,无法确定其是否属于 上述的调整对象。但是副表编制要求规定,只要涉及经营活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由于其不涉及现金,所以一律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上去。一个问题提出,这样调整的结 果不是显然导致副表编制的不准确性吗?事实上这正是现金流量表副表编制的精巧之 处。在无法确定经营活动固定资产折旧是否影响净利润的情况下,现金流量表副表编 制采用先粗后细,先总后分的基本思路,先假定涉及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折旧全部影 响净利润,而如果固定资产折旧确实有一部分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净利润,则这一部分 折旧必然表现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的期末余额的增加上,请注意,制造费 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正属于存货范畴。因此,现金流量表副表已经设置了严密的编 制程序:凡是存货的期末余额增加,则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这样。如果固定资 产折旧确实存在没有影响净利润的那一部分数额,在副表的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多加以 调增,随即在存货项目得以调减,这样在净利润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折旧影响经营活动 现金流量的调整便告结束。   (三)无形资产摊销。(60)管理费用二级科目中凡是涉及无形资产摊销的,属于既 非经营活动,又没有涉及现金,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四)长期待摊费用摊销(61)、待摊费用减少(64)。一般情况下属于将长期待摊费 用和待摊费用摊销到有关经营费用中去,属于涉及经营活动但是没有涉及现金的情况, 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但是必须注意如果待摊费用的摊销涉及到非经营活 动的,则必须加以剔除,不在调整之列。   (五)预提费用增加。(65)一般表现为借: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 预提费用。请注意,因为涉及财务费用的预提费用,现金流量表副表有一个专门的财 务费用项目进行调整,所以在预提费用的增加这一项目不涉及财务费用的调整。   (六)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或者收益)。(66)首先澄清 一点,即本项目的内涵仅仅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和毁损,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专门在 下一项目反映。上述情况必然表现为营业外收支的增加,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和其他长期资产都不属于经营活动,然而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 调整。   (七)财务费用增加。(68)一般情况下可以表现为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 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一应计利息,除了已经直接减少银行存款不要调整外,由于预提 费用、长期借款一应计利息而增加的财务费用,都属于没有涉及现金而影响了净利润, 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   (八)投资损失(减收益)。(69)投资损失或者收益必然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因 为其属于非经营活动,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无论是否涉及现金,都必须加以调整。 但是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样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减值 和跌价准备已经在第一个项目调整。因此对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的调整不能直接从 利润表上的投资收益项目获得,必须通过投资收益科目的明细账分析填列。   (九)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70)具体经济活动表现为借:所得税,贷:递延 税款、应交税金。递延税款贷项的增加属于经营活动,影响了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 现金,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有人提出,递延税款贷项影响的是所得税而不是净利润,这里还涉及到税率33% 的问题,为什么可以把递延税款贷项全部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这是一个颇有代表性 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例加以分析:   某企业会计利润总额200万,经纳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会计分录如下:   ①借:所得税66,贷:递延税款33、应交税金33   ②借:应交税金33,贷:银行存款33   ③利润总额200-所得税66=净利润134   (注意;净利润≠利润总额200-应纳所得税额33=167)   必须注意,净利润134是在所得税为66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所得税66直接影响 了净利润,但是涉及现金的仅应交税金33,因此在净利润基础上必须调增33。这里已 经不存在税率的问题了。   (十)存货的减少(减:增加)。(71)如上所述,该表通过存货项目将上述累计折旧 对净利润影响的不确定性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有人提出、存货自身与净利润又是一种 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现金流量表副表编制程序规定,存货的减少从现金角度必须在净 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呢?   存货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材料、在产品(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期 收款发出商品等。存货的增加一般是指对外的材料采购,存货的减少一般是产品销售 而结转产品销售成本,这二者才会实际增减存货。必须注意,不可将存货内部的此增 彼减(比如: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认为是存货的增减。   对于存货与净利润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进一步加以分析:   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期初存货+本期购入-本期发出=期末存货   所以,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我们设定本期发出为100,且设定本期购入全部用现金,之所以可以这样假设, 是因为如果实际上并不是全部用现金采购,则副表中的经营性应付项目栏必然会增加, 与上述原理一样,先粗后细,先总后分,在那一项目再作调整。   1.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时   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100-0   表明本期发出存货减少净利润100与本期购入存货减少现金100量一致,所以不必 调整。   2.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0〉0时   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200-100   表明本期发出存货减少净利润100,而本期购入存货实际减少现金200,所以必须 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100。   3.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0〈0时   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0-(-100)   即表明本期发出商品结转成本影响净利润为100,都是通过存货的减少来实现的, 本期购入存货现金实际支出为0,所以存货减少的数额100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 上去,才能够正确反映经济活动现金流量。   (十一)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72)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时,为什么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必须从净利润角度调增? 兹分析如下:   1,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对应科目一般是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已经增加 了净利润,但实际上并没有收到现金。所以为了准确反映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应 收项目的增加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反之亦然。   2.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已经支出现金,而在净利润上并没有体现,所以其增 加同样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必须注意,应收项目中如果偶有发生投资或者因而 产生的事项,比如转让固定资产收到的应收票据,则必须剔除。   (十二)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73)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 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等。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 时,为什么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必须从净利润角度调增?兹分析如下:   1.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其本身与净利润没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应付款 项对应的科目是材料采购,其经济内涵通常是表明存货增加,但是由于是赊购,所以 现金并没有实际支出。如上所述,我们在调整存货项目时已假设购入存货全部用现金, 而实际上并不可能如此。如果确实出现赊购,则其必然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应付账 款、应付票据等项目中表现出来,从现金角度来看,凡应付项目增加表明现金少支出, 如上所述,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   2.其他应付款。一般发生在预收包装物押金等经济活动上,对应的一般是现金, 而从净利润角度看,其尚未包括这一部分现金流入,所以必须将之追加上去。   3.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已涉及成本费用,进而影响净利润,但是从现金角度 看,实际并没有支出,所以必须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追加上去。   应交税金中的应交所得税必然涉及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所以必须调整。 而应交税金中的应交增值税,其作为价外税虽然不涉及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不直接 影响净利润,但是这一部分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我们在调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应 付账款应付票据时已经全额加以调整,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期初的实际增减 变化还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   (十三)其他(74)主要指筹资活动中的咨询费记入管理费用。但不属于经营活动, 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三、副表中第二项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有关数字的填列   之所以要在副表中对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加以反映,是因为目前的 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没有涉及现金,但是投资和筹资活动必然会对将来的现金流入和 流出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补充资料中加以反映。   四、副表中第三项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情况   数字来源于比较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以及三个月到 期的债券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该数字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主表的数字完全吻合,体现 了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钩稽关系。   五、现金流量表副表项目数字填列分析   资料来源于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1年《注册会计师(会计)》,有关现金流量表的 实例,具体数字请参阅教材312页至328页。   1.净利润:数字直接来源于利润表。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题只涉及一笔坏账准备,因为坏账准备的数字已经 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所以该数字只能从总账期末余额-1800-期初余额-900=-900 获得。(数字上体现为负数,其经济意义是表明该准备是原项目的减项、与现金流量 表副表编制无关)   3.固定资产折旧:数字来源同样不能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必须从固定资产折 旧的明细账中分析填列。本题只有第27笔涉及经营活动的 借:制造费用别80000、 管理费用20000;贷:累计折旧100000,属于调整项目。   4.无形资产摊销:管理费用二级科目中凡是涉及无形资产摊销的,属于既非经 营活动,又没有涉及现金,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本题无形资产摊销金额为 60000。   5.待摊费用减少:本题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待摊费用期末余额0-期初余额 100000=-100000表明待摊费用减少100000,必然是增加经营费用,但是没有涉及现金。 所以必须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一般属于非经营活动,如开办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长 期待摊费用的摊销,一般通过管理费用,其影响了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因此 与待摊费用一样加以调整。   6.预提费用的增加:一般表现为借: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预 提费用,请注意,因为涉及财务费用的预提费用副表有一个专门的财务费用项目进行 调整,因此本项目实际上调整的是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而增加的预提费用,因此该 项目必须通过对预提费用明细账的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或者收益):数字来源必须 从营业外支出明细账中分析获得。本题分录18为贷方 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 收益50000,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   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与上述原理一样,分录12为借: 营业外支出一处置固定 资产净损失19700   9.财务费用增加:利润表上财务费用数字为41500,是分录23增加财务费用 21500和分录33增加财务费用20000的合计数。不能够直接作为副表的调整数字。真正 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的仅仅为21500。有人提出,分录33同样增加财务费用20000,为 什么不要调整?必须提请注意,票据贴现增加的财务费用实质上已经涉及到现金,分 录33实质上可以这样理解,借:银行存款292500,贷:应收票据292500;借:财务费 用20000,贷:银行存款20000;该分录已经是一个复合简化的分录。   10.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损失或者收益必然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因为其 属于非经营活动,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无论是否涉及现金,都必须加以调整。但是 必须注意,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样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 而减值和跌价准备在第一个项目已经调整。因此对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的调整不能 直接从利润表上的投资收益项目获得,必须通过投资收益科目的明细账分析填列。   本题因为只有分录6和分录16涉及投资收益31500,没有涉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与利润表上的数字刚好吻合。   11.存货减少(减:增加):因为本题没有涉及存货跌价准备,所以可以直接从资 产负债表的存货期末余额2574700-期初余额2580000=-5300,否则必须从存货的总账 分析填列。存货减少,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12.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项目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如上所述,因为应收账款已经涉及坏账准备,所以数字来源不能从资产负债表直接取 得,只能从总账或者科目汇总表分析取得。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600000-期初余额300000=300000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46000-期初余额246000=-200000   (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0没有变化)   因为应收项目增加100000,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少100000。   13.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数字来源可以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项 目为基础,注意必须剔除涉及非经营类的比如在建工程的应付项目。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100000-期初余额200000=-100000   应付福利费期末余额80000-期初余额10000-在建工程的福利费28000=42000   应交税金期末余额105344-期初余额30000=75344   其他应交款期末余额106600-期初余额6600-在建工程的其他应交款100000=0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17344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副表)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副表)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57 237901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58 900 固定资产折旧 59 100000 无形资产摊销 60 60000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1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64 100000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65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 资产损失(减:收益) 66 -50000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67 19700 财务费用 68 21500 投资损失(减:收益) 69 -31500 递延税救贷项(减:借项) 70 存货减少(减:增加) 71 5300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72 -100000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73 17344 其他 7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5 381145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债务转为资本 76 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77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78 3.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情况: 现金的期末余额 79 820745 减:现金的期初余额 80 1406300 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81 0 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 82 0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83 -585555 (an20030113)(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