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审计与会计舞弊治理
录入时间:2002-12-13
【中华财税网北京12/13/2002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背后的原因很多,会计舞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把会计信息比喻成面
包,外部审计就是面包出炉后的质检过程。外部审计在遏制会计舞弊、阻止虚假信息
流入市场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外部审计与会计舞弊的理论分析
外部审计的职责主要是检查出企业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企业报表中存在的错报包括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种,无意的错报即差错,有意的错报是
舞弊。在一个没有会计舞弊控制的国家,一些企业为了筹集资金就会出具虚假的财务
报告,投资者根据虚假的报告作出错误的决策,追捧这些公司,这样引起其他企业群
起效尤,出现普遍的造假现象。靠做假账来圈钱的企业一般都是自身经营能力不强,
不得不采用舞弊的方法来筹集资金。企业自身不善经营,靠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来筹集
的资金也只会是饮鸩止渴。筹集的资金越多,财务包袱越重,并且企业会因此而产生
惰性,从而不思进取,千方百计地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来达到目的。到企业破产时,投
资人会对企业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产生失望和恐惧而不敢再向任何企业投资,这样企业
就会因筹集不到发展资金而走向衰退。企业的普遍衰退意味着整个经济的退步,作为
国家基础的经济退步了,国家就走向没落。从会计发展史看,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些导致国家甚至世界经济衰退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
会计舞弊造成的恶果。外部审计在防范会计舞弊方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如果外
部审计能坚持原则,对企业虚假的财务报表予以揭露,那么投资者就可以根据真实的
会计信息投资于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筹集到资金的公司就会利用他们的经营优势
扩大再生产,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那些出具虚假报表的公司因会计舞弊无效,
为筹集发展所需资金,只得努力改善经营,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品质,这样就会实
现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从外部审计自身利益考虑,经济越发展,企业就越多越大,
其经济利益就会随着企业的增多增大而增加。相反,如果每个事务所只考虑短期利益
而为企业出具虚假报告,那么外部审计就会随着经济的没落而走向衰亡。由此可见,
外部审计只有遏止会计舞弊,才能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双赢。
二、外部审计与会计舞弊的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很多,但规模普遍偏小,专业队伍素质不一,严重影
响了审计的水平、质量。更重要的是,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坚持审计准则,反而配
合企业进行会计舞弊,使虚假的会计信息流入市场,坑害投资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如果我们把舞弊性的审计报告当成一种商品来考虑,
那么外部审计就是供给者,而造假的企业就是需求者。首先,从需求者方面考虑。部
分企业经理人员在通过正当经营不能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后,就会通过制造虚假会计
信息来美化企业、筹集资金、逃避社会责任,或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部分国有企
业经理人员在奖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会丧失把企业经营好的积极性,而通过会计
舞弊去达到侵吞国有或股东共有财产的目的;部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了逃避税收
而进行舞弊;不作假公司的追随效应,等等。由此可见,会计舞弊需求市场非常巨大。
其次,从供给者方面考虑。为公司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能得到远大于
正常审计费用的超额报酬;坚持原则,事务所却会失去市场,甚至面临倒闭。因此,
出于利益的诱惑和对破产的恐惧,事务所在一般情况下会对企业屈服,何况大多数事
务所还抱着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此外,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诱使部分企
业经营者利用造假提高企业业绩;法律制度不完善,舞弊的收益由个人享有,处罚的
却是企业,且惩罚措施不够严厉,不能起到威慑作用;执法不严,监管力度不够,得
过且过;即使公司和事务所合伙造假,被惩罚的可能性也很小,这在客观上也极大地
助长了造假的风气。
三、外部审计与会计舞弊的治理分析
既然导致造假的原因很多,那么是不是会计舞弊就不能治理了呢?答案显然是否
定的。让我们具体分析我国外部审计的发展趋势。首先,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这
表明我国在许多改革之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会通过引入外部竞争来彻底解决。通过外
部竞争者的刺激来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从而通过改革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激活
市场经济。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企业最有可能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建立有效的
激励和惩罚机制,使企业经理人能把国有企业真正当成自己的企业来经营,努力把企
业做大做强。二是产权多元化,国家占据关系国计民生的几个重要行业的重要企业,
而其他企业则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最终让企业走出一条自力更生之
路。无论企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都在客观上要求外部审计走向正规化和国际化。因
为,如果朝着第一个方向发展,企业经理人进行会计舞弊将会得不偿失,因为他们完
全可以通过努力经营来达到他们的自身利益,而不必冒着被法律制裁的风险。而如果
朝着第二个方向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将是个人,那么他们会更关心自己企业内部的管
理人员是否进行会计舞弊来欺诈自己。虽然仍有一些因经营不善而弄虚作假的国有企
业和一些需要筹集资金而作假的私营企业,但国家完全可以通过严厉的惩罚措施和完
善的法律来约束它们。并且加入WTO后,就必须按照WTO的游戏规则来做事,这在客观
上也要求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加强监管力度来遏止会计舞弊。因此治理会计舞弊将
是大势所趋。那么,面对这样的形势,外部审计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呢?惟一的选择
就是坚持审计准则,坚决查出舞弊行为,维护外部审计的信誉。要想遏止会计舞弊,
最根本的就是要消除需求或遏制供给市场,这就需要监管部门通过严厉的查处来实现
外部审计的联动,在客观上迫使企业无法进行舞弊,因为如果所有的事务所都坚持准
则的话,那么企业无论找哪家事务所进行审计,都是不能进行会计舞弊的,这就在外
部环境上迫使企业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与此同时,国家将建立完善的激励和惩罚机
制来消除企业对会计舞弊的需求。这样在内外两方面的作用下,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可
能被降到最低。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正在朝这方面努力。而事务所在这个转型时
期,也应该顺应趋势,坚持审计准则,因为从自身角度来考虑,造假的风险越来越大,
惩处的力度也在加强,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事务所坚持原则。同时,坚持原则也并不与
事务所的盈利相矛盾,因为,如果能谨慎的选择正直的客户,深入了解客户业务就会
使审计风险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使事务所长期稳定发展,获得经常性的收益,并且
增强自己的声誉,用声誉来带动事务所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考虑,外部审计是对企
业会计信息的检验,是会计信息在面向投资者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这个关把好
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利国利民。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从计
划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遗留下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也很正常,我
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只有通过外部审计和国家各方面的
综合作用,循序而渐进,才能把会计舞弊降低到最小。 (an20021102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