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会计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录入时间:2002-11-19
【中华财税网北京11/19/2002信息】 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是当代会计
理论研究方法的两大主流。规范会计研究者认为实证会计研究只注重细枝末节的问题,
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人们已经熟知的既定事实,因而对整个会计理论并无贡献;实证会
计研究者则认为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不科学,规范会计研究忽视对已有会计理论的检验
结果,整个会计理论框架仍摆脱不了脱离实际的尴尬。这里通过对会计规范研究与会
计实证研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二者相互补充,对于会计理论完善与发展共同起到重
要作用的结论。
会计规范研究与会计实证研究的本质比较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
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性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
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它采用“前提--推论”的研究路
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研究的过程主要借助于抽象推理。它的缺陷
在于研究结果难以验证,不能为自身提供科学的依据。
实证会计理论则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为解释现行会计实
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它采用“假设——推论”的研究路径,主要方
法是实证方法,主要内容是证伪。它不是以个人的知识和价值观来判断,而是建立在
实际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排除研究对象作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这就
使研究具备了可验证的特点,从而突出了它的科学性。
会计规范研究与会计实证研究的作用比较
会计规范研究的作用表现在:一是规范会计研究对理论的论证具有重要作用。规
范会计研究从假设或初始理论命题推导下一层次的理论命题,并可对某一个理论命题
作出演绎证明;二是规范会计研究可从理论命题推导出事实命题,也可用来解释已知
的会计理论或会计行为;三是规范会计研究同时还对已有会计理论进行逻辑检验,以
发现错误理论及现存理论的内部矛盾。
会计实证研究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实证会计研究从评价规范会计研究所依据的前
提入手,对规范理论赖以依存的前提的现实有效性进行检验,进而肯定或否定规范研
究成果;二是运用实证会计研究得到的实证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解释,实
证理论不是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而是告诉人们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些什么。可以说,
实证会计研究使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从理想转向现实;三是实证会计研究十分重视对
会计主体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并大量引进了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如产权理论、契约理
论、企业理论,拓宽了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围。
会计规范研究与会计实证研究的缺陷比较
规范会计研究的缺陷表现在:一是忽略了对作为演绎逻辑推理起点的假设或前提
的判别和检验;二是往往忽视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不重视会计主体的行为
因素,仅将会计环境中的不同利益集团简化为一个总体来看待;三是运用规范会计研
究得到的结果,往往由于缺乏经验支持而仅代表了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
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是力图使用有限的事实和现象去证明普遍命题,
因而其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只具有概率或偶然性;二是过分强调模型化和定量化,经
常由于忽略某些自认为是次要的因素,结果有时会导致研究对象过于简化和研究的系
统性偏差;三是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完全排除价值判断也有不尽合理之处,
因为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作为“经济人”的会计研究者,在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
过程之中,不可能完全避免因个人偏好所带来的先入为主的干扰;四是实证会计研究
和规范会计研究相比往往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
会计规范研究与会计实证研究的相互补充
就科学性而言,实证会计理论为规范会计理论增加了有力证据,这来自于实证研
究方法的科学性。实证方法引入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注重经验检
验,所获取的证据是客观的、可直接或间接观察的事实,因而有助于消除会计理论研
究过程中的不切实际的假设以及价值判断;实证研究中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能以数
量化的形式,较精确地描述会计现象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使理论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
精确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证研究方法也要在规范研究方法指导下进行,只是强调
“假设——推论”范式,因其特有的科学性,已成为主流的研究范式。一方面,在这
一范式中充分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例如:形成合理的会计假设时运用归纳法,
指导会计理论时运用演绎法;另一方面,规范研究如果仅借助于抽象思维,它的可靠
性就可能受到质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研究缺乏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实际验证,
实证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所以说,实证分析亦是得出规范理论的必由之路。规
范会计理论在对会计实务的规范和指导上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规范研究有利于诞生
新思想,创造新知识,提出新的假设命题。但规范会计理论只有建立在实证会计理论
的基础上,才更具有科学合理性。 (d2002110600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