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外资方对合资企业财务审计的重点

录入时间:2002-09-30

【中华财税网北京09/30/2002信息】 目前,在很多中外合资企业中,合资各方 对合资公司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财务审计或财务检查。这种检查,往往带有 综合性和一定的随意性,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任度。从形式上 看,无论是内部审计机构派员审计,还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或母公司一方派出财务人 员来检查,尽管都是财务检查或审计,但由于其各自本身的特点和职能有所区别,因 而在审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审查、监督、评价、鉴定经济活动的重点和标准则会有较 大差别。外方审计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外方投资者,往往以利润作为衡量投资回报的直接和根本的依据。企业的生产经 营,在预计的投资回收期内,如果只有利润的绝对值,没有利润的相对值,也就是说 只有利润总额而利润率不能达到预计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外方预期的投资目的就实 现不了,外方继续投资和调整投资的决策就会直接受到影响,中方也就很难吸引和留 住外资。全部项目或整体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低,会影响外方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 心,部分投资项目或个别产品的投资回报率高低不同,会导致和引起外方对投资结构 及产品布局进行调整。外方审查主要是围绕未来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实施的。所以盈 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是全部外方审计的重中之重。与我公司合资的日方公司,曾先后在 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及我国的台湾、杭州等地设立过合资公司,外方也同样每年派 人去现场审计两次,这些公司在审计人员的“盈利能力低下或亏损、不能达到预期投 资回收目标”的审计结论中宣告终结。 2.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 外方投资者,往往通过审查被投资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健全与否以及对其 具体的执行情况,来考察对合资中方的信任程度。一般来说,外方审计人员对管理比 较规范,且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的环节不会进行过多的询问和审查,而对那些管理 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环节则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审查、论证与分析,有时也可 能结合ISO标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处理程序进行相互印证, 而不只是对账、钱、物三分管或财务部门内部监督控制进行常规审查,从而最终作出 审计结论和提出改进意见。这种审计对财务人员除了自身工作之外,还要求其对有关 业务流程、经济活动背景、内部管理及控制程序非常熟悉。例如,一件(批)产品或一 个订单核算下来如果出现了亏损,外方可能会从IS0对合同评审的角度入手来分析原 因,而不会只在成本核算上找原因。据来我公司审计的日方审计人员介绍,其原先设 在台湾的一家合资企业中,由于有个别合资方财务人员与外方审计人员缺乏彼此的配 合,财务人员对企业管理活动解释不清,合资外方认为被审计方财务人员恶意发难, 致使合资双方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根本利益上产生了不信任感,从而诱发合资的 不欢而散。 3.利益分配 首先,合资企业最直接的利益分配关系就是源自利润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处分比 例。一般来讲,合资企业的利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实际投(出)资比例来进行分 配的,但有时由于合资合同中有关这一方面的条款或约定不够明确或与实际情况有所 出入时,企业在董事会形成利润分配决议时,一开始双方为了能够达到长期合作的目 的,就暂时互相妥协了。但长此以往,合资各方从合资企业实际获取的累积投资收益 肯定会与预期目标产生较大的差异,这自然而然就为以后留下了利润分配的矛盾,也 使双方对合作的诚意产生怀疑,合资企业分道扬镳的伏笔也就可能在此埋下了。 其次,是公司与合资各方由于发生关联交易(如供销交易、租赁关系)所产生的关 联交易获利水平。合资各方除了以直接的资本性投资从自身参股的合资公司中直接获 取利润,有时也通过为合资公司提供劳务、原材料、配套产品、技术服务等手段和途 径从合资公司间接获取利润。有时尽管合资公司本身不能获利,但合资某一方却能通 过这种间接手段从其间接利润中实现对直接投资亏损的超额弥补,以达到总体上盈利 的目的。有些合资方,虽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但通过向合资企业提供或出租 设备、厂房、土地使用权等关联交易从参股的合资企业获取利益。外方在审计过程中, 往往要对此类业务的市场价格及其投入产出比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而且对此类业务 的全过程外方往往也非常敏感。而某些通过极低的出资比例参股合资企业的贸易性中 间公司,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从合资公司的供应和销售业务(如原材料进口、产成品出 口)中获取贸易利润和佣金,此类合资外方,实际上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业务能否继续 与市场份额能否保住,它对合资企业的发展会寄予更多的期望,但进行太多的定期和 不定期检查。 第三,合资各方人员从合资公司所取得的劳动报酬及相关待遇差异(工资特别是 名义工资、奖金、差旅费执行标准)。在有些公司里,合资一方为了解决人员的就业 问题或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往往会使企业实际负担的成本水平提高,这种现象貌似合 理,但当其超出正常的成本水平时,实际上则变成了合资一方从税前对利润进行的一 种变相分配,外方审计对此自然不会等闲视之。 此外,外方利润的分配,一般原则上要以人民币来实现,汇出则要通过所得税完 税证明来购入外汇汇出境外。相关购汇、银行汇兑的手续费、邮电费则要从其已分得 的人民币利润中予以扣除,此类费用虽然很小,但外方却非常重视,所以在处理时一 定要用政策依据来赢得外方的信任。 4.税金及规费 一般来说,外方纳税的意识都比较强,对与税收有关的内容都比较重视,就是对 某些规费(如土地使用费、防洪费、教育费附加、养路费等)也总要了解得一清二楚。 我国所实行的增值税政策及其分档税率、出口退(免)税政策,中方人员从字面上 理解起来本身就比较费解,实施、执行手续也比较繁琐,外方人员很难在审计中搞清 楚全部业务过程、政策规定及企业的具体执行情况,这些情况主要靠财务人员进行解 释说明,有时还需通过翻译进行沟通。这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 有时外方审计人员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习惯性思维方式(如本国税收制度规定或自己 工作过的国家的税收制度和税收环境、业务上的国际惯例)来比较。而不考虑投资所 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税收环境。 合资企业上缴财政的中方人员补贴,让很多外方人员感到很难理解,这实际上是 一种国家强制行为,对企业来说和税收形式区别不大。但外方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 中,则要通过财务人员的合理解释才能真正理解。我国加入WTO后,这项补贴规定将 被取消。另外,每年水利部门向企业征收的排水费,虽然金额不大、但由于直接由水 利部门的工作人员从企业收取,无论是从职能部门的管理手段、还是从具体的结算方 式上看,都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会计人员必须主动灵活地在审计过程中对此类问题 向外方审计人员解释清楚。 5.成本 由于采购价格、工资水平、费用分配、资产摊销、财产处置都与企业经济效益有 关,所以在进行成本审计时,不可避免地要从一些影响成本计算的重点因素入手。 采购价格直接影响到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相当一部分合资企业的关键零 部件或原材料都是由外方提供的,但当国内某种原材料或零部件在价格、交货期和质 量上有足够理由来取代高价的进口料件时,外方审计人员在比较成本中材料采购价格、 交货期与质量的同时,其实有时也在比较着从合资企业产品和直接提供给合资企业的 零部件或原材料中所获取的利润比例问题,还可能更多地考虑其母公司深层次的产品 市场份额及就业因素。这方面审计外方往往会做得很细,而不会作出审计结论。作为 合资中方,从中方利益和合作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合资公司的工资水平,一般而言,在中方、外方、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等不 同层次上是有较大区别的,但外方审计关注的重点则是与其相关的考勤管理、工时统 计、加班加点、用工制度等。 另外,涉及到制造费用、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固定资产摊销、材料出入库、低 值易耗品消耗等方面问题时,外方也非常注意会计政策的一贯性和合理性。尤其在实 物的计价原则、摊销时间、摊销比例、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及处理程序和手续上,外 方往往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去核查、验证其事实上的真实性、 会计制度上的合理性、内部控制的严密性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 6.合资初期实物投资、财产交接验收问题 合资初期或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各方投入的土地、设备、厂房等各种实物都会一 次或分期分批投入到位,但在交接验收过程中,有时可能对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等 要求在实际交接中发生差错或失误,外方会把现场核对作为审计或检查工作的一部分, 此时经常会由于交接双方、检查和被检查双方之间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出现各种的 疑义或异议。此类审计的工作量很大,相关部门也比较多,如果解释说明不够合理或 与实际有出入的话,就会导致外方的不信任甚至有受骗上当之感。这样将会使以后的 合资合作非常困难、难以为继。 7.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问题 合资公司在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外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和 经验的学习与借鉴。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更好地结合起来,并予 以应用,也是外方财务检查中非常关注的一个重点。 从目前的联合年检来看,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年度会计与审计报告已被政府各职 能主管部门广泛应用于财政、税务、外汇、工商、海关、外经、统计等的年检、验证 工作之中,而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年度会计与审计报告的基础,就是在企业的财务会 计报表基础上形成的。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仅仅有财务报告,说明的只是一定 时期的财务状况,而从企业运行的角度来看,更需要的是日常的财务管理及其实效。 例如投资、筹资的预测与决策、资金的运用、成本和效益的分析等等。另外,外方也 非常注重将企业的各种预算、成本、效益控制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结合起 来,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的考察,进而从总体上反映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如在企业内部制定自己的价格体系,将企业的供应活动对内与产品销售报价结合起来, 对外与原材料等的采购成本联系起来;将企业的生产活动的成本、交货期控制与部门 预算、单件(批)产品的附加价值水平、预算中的预期毛利水平统一起来考虑;将企业 的销售活动与资金流量、资金周转及企业投资、融资的预测与决策结合起来。 (aj20020813) (2)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